墨池书院膳厅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从外面进来。
此时只有两三个学子零散地坐在厅内。
王玥等人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等菜上齐了,周仁就向王玥开口安利,
“我们书院的鱼脍可是一绝,人人吃了都赞不绝口,也就宋夫子茹素,从未尝试过,实在是一大遗憾,越弟,你快尝尝。”
王玥的口腹之欲并不重,闻言随意夹了一片,关注点却落在了宋夫子身上,
她随口问道,“宋夫子茹素?难道夫子信佛?”
周仁这就不清楚了,他挠了挠脸颊,“这我倒是不知道,大家也是偶尔遇到夫子吃饭,见他盘里都是些素食,才猜测夫子茹素的。”
陆淮安一脸笃定地反驳道,“宋夫子不信佛,他是道家人士,我有次去夫子书房,见他架上摆着的都是道家著作。”
王玥听完来了几分兴趣。
楚朝境内道家分为两派,其中正一教保持着汉代道教初创立时的风格,荤素不忌,可以娶妻生子,而全真教则须茹素,道士也必须出家。宋夫子早已娶妻生子,可见他并未出家,但是饮食上却恪守全真教的诫命,着实有些奇怪。
王玥把这矛盾之处说了,周围学子面面相觑,他们之前对此从未有过深究。
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夫子能做到传道受业解惑的本职就行了,至于夫子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并不关心也不会产生好奇。
但是墨池书院里的人不一样,之前他们从未意识到这点,如今被王玥点出来了,心里的好奇就跟猫一样旺盛。
周仁眼里闪过一丝狡黠,“那不如我们问问夫子去?”
“可以啊,我支持!”李石爽朗一笑,当即为自家好兄弟投上一张赞成票。
其余学子也纷纷响应,
“没问题!”
“那就这么定了?”
“当然!”
陆淮安提醒道,“到底是夫子的私事,我们这样乌泱泱一群人过去,总归有些不妥当,不如就让一人前去,第二天让他转述给我们就行了。”
“不愧是淮安兄,想的就是周全!那到底让谁去呢?”周仁先是眼睛一亮,后又有些犹豫地问道。
“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话,不如我来?”王玥提议道,“下午放课后正好我要去宋夫子那儿。”
陆淮安耸肩,“反正我无所谓,谁都行。”
周仁有些犹豫,他本想自己去的,打听消息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他喜欢周围人聚在身边听他滔滔不绝讲话的感觉。
但考虑到这是王越第一次主动开口去做什么,说不定这就是对方想要融入新环境作出的一次尝试呢,自己若是跟对方抢这个机会,打击到对方就不好了。
周仁想到这,便一脸怜爱地开口了,“那就越弟你去吧,夫子不肯说也不要紧,尽力而为就是了。”
王玥温和的神情险些维持不下去,她勉强点了点头。
于是,事情就这样敲定下来。
这天下午是声乐课,夫子是扬州望族林家的旁支子弟,年仅三十,便以琴画双绝闻名于大楚,后来为了躲避各路人马的宴请,便来到了墨池书院从事音律一科的夫子。
林夫子笑眯眯地打量了一圈,见又来了不少新面孔,便开口问道:
“新来的都站起来给我认识一下。”
学堂里零零散散占起了七八个人,其中就有王玥。
林夫子在王玥站起来之后,才发现有那么一号人。
居然还有那么小的孩子?
林舒有些惊讶,向王玥招了招手,“你上前来。”
王玥乖乖上前。
“之前可有学过古琴?”
王玥有些犹豫,还是如实回答,“学过一些。”
林夫子点点头,有心探探他的底,便开口道,“弹一首我听听。”
王玥走到矮几前,盘膝坐下,信手弹了曲春日小调。
曲调欢快明媚,让人一下就能感受到烂漫的春光。
一曲罢,王玥起身,林舒心里有些惊喜,面上就带出几分满意的神色来,
“天赋不错,技巧还差了点,以后跟着我好好学。”
“是。”
书院里的学子大多都已有基础,因此林舒便放心地按着原来的节奏上课。
钟声一响,林夫子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道,“今日上课就到此结束,大家自行离开即可。”
身后的小厮向前抱走林夫子的古琴,跟在他后面离开。
此时已是酉时,太阳西斜,众人三三两两地起身准备回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