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莫名其妙的心理背景以及环境压力之下,李承乾在身边一些野心家的怂恿中,居然走上了他老爹当年的老路。
准备纠集力量来一场宫廷政变。
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李世民自己走的是玄武门之变的路子,怎么可能不防着子孙后代来这一手。
更何况李二当时已经如日中天,整个大唐没有任何人可能动摇他的威望,别说一个太子李承乾,十个都不够,加上太上皇李渊都不够。
所以不出任何意料的,这场连名字都没有,毫无来由的宫廷政变,最终以惨败收尾。
侯君集按罪当诛,杜如晦之子杜荷,也被斩首示众。
而身为事情主谋的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却并没有杀他,而是夺取了他的太子之位,并且发配千里之外。
讲道理,李二陛下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可以的。
按照一般的情况,甭管什么兄弟父子,胆敢觊觎自己的皇位,还毅然发动宫廷政变,那失败的一方最后结果只有凉凉。
李世民没有当场诛杀李承乾,而仅仅只是发配,就已经能够显示出这位大唐天子,对于自家儿子还是颇为宠爱的。
……
当然,这些都只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来说。
现在的情况当然大不一样了,王辰横空出世,在前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了李承乾极大的帮助。
又是教导这小子要做到对兄弟姐妹关系亲近,态度和顺。
又指点他多熟悉政务,把心思都放在正经事情上,不要整天胡思乱想一些有的没的。
也因为王辰的出现,李承乾这位太子殿下,并没有时间去接触那些各路野心之辈,也没有心思去一股脑子琢磨什么争权夺利。
本来后期会导致关系僵化,甚至极度恶化的魏王李泰,现在也是兄弟俩关系亲近的很,一起来王辰这儿学习知识,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所以历史轨迹在这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李承乾不会再自己打自己,各种昏招瞎用,也不会胆子大到要重现当年玄武门之变。
那么这么推断下来,这小伙子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可以说是无人能撼动。
只等李世民百年之后,大唐天子继承人,就一定是李承乾。
至于什么魏王李泰,蜀王李治,说实话要差的太远了,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
其实对于大唐皇储的位子,王辰心里一直有些计较。
李世民这位大唐天子,和自己关系亲近,堪称是兄弟之间。
但有朝一日李二也是要撒手人寰,呜呼哀哉的。
王辰自认为在经过身体素质全面强化之后,活的应该比较长,肯定比李世民要活得久。
那这第一代支持自己的皇帝挂了之后,就必须选好第二代皇帝,才能够继续践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要让他做决定的话,他肯定是坚定的支持现任太子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