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二年
自从司马伦掌权之后,愈发的跋扈,更兼有僭越、篡权之心。
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囧对司马伦的骄纵僭位之举十分不满,将他看作是危害国家的大害,常将其与东吴权臣孙綝相比。
淮南王司马允是武帝司马炎的第九子,因为有威望,在太子死后,朝中有人想要将其立为皇太弟,作为储君。
而司马伦初掌大权时,为了拉拢他,任命其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都督之职依旧,兼任中护军,手中的权利不可谓不大。
可随着司马伦权势愈威,心中的欲望也就愈难填壑,有意废除天子司马衷,自己称帝。
司马允担心社稷移宗,伤害了自己的利益,随即暗地里联络义士,与同怀报国之心的大臣,准备除掉他。
但司马伦的谋主孙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知了司马允和司马囧的不满,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司马伦。
很快,司马囧就接到了让他任平东将军、假节,出镇许昌的诏命。
司马囧知道这是司马伦将他发配,但是却不敢不奉诏,只得拜别司马允,前往许昌。
司马允见司马囧被发配,知道自己密谋除去司马伦的消息已经泄露,当即召集谋臣,让他们加快动手的准备。
正月一日
朝廷有诏,派使者来到淮南王府,拜他为太尉。
司马允疑惑,便诈称有病,不愿意接受任命。
可没过多久,居然有御史前来,逼迫他,言称若不奉诏,就是目无君上,就要逮捕他的官属以下各级人员,以谋反罪检举他。
司马允非常愤恨,将诏书拿过来审视,本着书法的功底,他隐约看出了这是司马伦的走狗孙秀的笔迹,明白这是司马伦表面优待尊崇他,实际要夺去他的兵权。
司马允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要逮捕御史,杀死他。
好在御史反应快,在卫士包围之前,逃出了王府而侥幸免死,但跟着他来的两名令史就没这么好运,被司马允抓住,处死。
见御史逃窜,知道事情急促,不能再等了,便对左右的人说:
“今司马伦谋反,本王要进攻他,凡是淮南王的将士都袒露左臂。”
视线范围内,不管是淮南王所属士卒,还是朝廷派给他的卫士,平时常受恩于司马允,便纷纷挽起自己的左袖,以示忠心。
随后司马允带着府中数百士兵,进入宫中,尚书左丞王舆眼疾手快,远远的望见司马允带兵来此,立即关闭了东掖门,使得司马允不得入。
只能转向包围相府。
司马允带来的淮南兵都是他从国中精心遴选的精卒,各个身怀绝技,由是双方多次交战,司马伦的士兵都不能挡,节节败退,被杀者多达千余人。
很快,太子左率陈徽得知司马允举事,立即带兵在相府一侧的东宫内呼喊以作内应。
司马伦正准备带人逃奔东宫,依据东宫的围墙抵挡,听闻,果然大惊,连忙带兵逃至东宫的承华门前,不敢入宫。
司马允带兵赶到,见地势空旷,当即命令弓弩齐发,密密麻麻的箭矢射向司马伦麾下的数千人,死伤者甚众。
而司马伦及其属官只得躲在树木之后避箭,每棵树都中了数百箭。
奈何司马伦兵众,而司马允兵少,战斗还是从清晨辰时激战至午后未时。
这时陈徽的兄长陈准,在宫中担任中书令一职,知道司马伦被围在东宫门外,司马允多次攻打不破,有意帮助司马允。
便找到天子司马衷,诓骗其派人打出督战的令旗白虎幡,以便司马允名正言顺地攻入司马伦阵中。
但此时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虔任职侍中,得知此事,知道机会来了,随即在宫门前拦住督战的队伍,以富贵相许,让他们帮助司马伦。
没多久,司马督护带领四百名骑兵从宫中冲出来,手举空板,伪称有诏书帮助司马允。
司马允以为是帮助自己的,没有觉察,开阵接纳他们,并下车接受诏令,谁知伏胤拔刀而斩,司马允身死,时年二十九岁。
司马伦见司马允身死,大喜,立即驱散了司马允麾下的淮南众,收编了其余军队。
并对伏胤大加称赞,许以高官厚禄,任命他为中郎将。
得知是陈准派他来的,以为是陈准帮助了他,便将其迁为太尉,以示奖赏,并免去了其弟陈徽帮助司马允的罪责,只是将其贬官。
正月三日
司马伦被加九锡,增加封邑五万户。
司马伦假装谦让,诏书派百官到他府上劝进,由侍中宣读诏书,然后他才接受。
随后又封他儿子司马荂为抚军将军、领军将军;司马虔为中军将军、右卫将军···
又任孙秀为侍中、辅国将军、相国司马、太子右率。
并将自己相府的兵马增加至两万人,与皇帝的护卫相同,还暗藏了些兵士,总数超过三万。
受到了之前司马允的教训,司马伦让人把东宫的三个门都建成四角华丽的望楼,又隔断宫的东西道路为外部边界,将自己的相府打造成了坚固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