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万里无云,趁着月光就可以看到四周的事物。
赵统带着千余士兵,走在道路上。
适才视察了一座营寨,里面的士兵酩酊大醉,值守的士兵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一,且还由于不满同袍喝酒吃肉,自己吹着寒风,故而十分大意。
等到赵统带兵抵达营寨五十步时,才有士兵反应过来,敲打铜锣。
赵统十分严肃的责备了营寨守将,命他警戒照旧,若再让他巡查到,将以怠军的罪名,当众处罚。
由于已经有大部分将士都醉了,且没有能力值守,赵统不得不留下五百人,补偿他的警戒力量。
今夜他已经巡视了数座军寨,情景与刚才那座军寨相同,因此身后出营的三千人,只剩下千余人。
“下一个营寨的守将是谁?”
赵统随意的询问道。
“启禀将军,是校尉张遵。”行军司马驱马上前回禀道。
“张遵?哈哈原来是忠勇侯之子?”赵统来了兴趣。
张遵是张飞孙子,其父是张苞,不过因为病,当初从凉州回来,就很快病逝,与张飞病逝只相差三年。
张飞有二子,长子张苞继承了其父的勇武,次子张绍善于读书,如今为尚书仆射。
“忠勇公在世时,常常因为饮酒误事,昭烈帝多次告诫都不听,先父还与我兄弟二人说过,忠勇公虽喜醉酒,但是酒后武艺更甚。
我们去看看张遵得了其祖几分武艺。”
见赵统快马加鞭,身后的军队也提了速。
“什么人?”一声怒喝,接着一支箭羽直插赵统马前两三步。
赵统笑了:“如今全军都在饮酒作乐,这张遵还保持警戒依旧,与其祖可不相像,若忠勇公在世,定要骂他,哈哈。”
赵统让亲兵司马持自己的符节上前。
没等多久,张遵就带着数十人打开寨门,迎接赵统:
“校尉张遵,恭迎典军中郎将视察。”
赵统下马,将其拉起,欣慰道:“你能够持守本道,不愧为我等元戎之后,也不愧陛下之恩。”
张遵谦虚道:“末将本分。”
“好个本分,走入营,本将要看看你是否是表里之花。”
“将军请!”张遵让开寨门,跟在赵统身后。
大约半个时辰,赵统与张遵重新出现在寨门。
“非常不错,营寨设置的十分扎实,要是当初忠勇公能够有你这样的谨慎,也不至于有潼关之败,身落伤创,遗憾而亡。”
赵统对张遵十分满意,勉励之语,溢于言表。
“末将惭愧。”
“行了”赵统重新跃上战马:“还有三个营寨需要本将巡视,好好把守此地,不负国恩,不负忠勇公武名。”
“末将遵命。”
张遵看着越走越远的赵统,下令紧闭寨门,警戒依旧。
赵统走在路上,此时距离张遵营寨已经有十几里。
“将军,远处有火光!”赵统抬头一看,张遵营。
“命令,原路返回!”赵统一拉战马,战马掉头。
“将军有令,原路返回。”传令骑兵奔驰在行军队列两侧。
汉军将士在各自军官的指挥号令下,原地向后转,向着张遵营寨而去。
一刻钟后,赵统远远的看见密密麻麻的夷人涌入张遵营寨,里面还有此起彼伏的厮杀声。
“诸君,与我冲锋!”
赵统来不及多想,直接从敌军侧后方,冲入敌阵。
朝鲜、高句丽联军在营寨外的士兵被汉军冲散,赵统得以入寨,找到了正依靠一处马厩防守的张遵,不远处,马料等物品燃起了熊熊大火,显然是张遵等人自己放的火。
万余敌军正包围着数百人,如潮水般涌上去,有想要扑灭明火的,被张遵带人阻止。
张遵就着火光,远远就看见汉军的旗帜,兴奋的大喊道:“援军来了,兄弟们,杀敌!”
“杀敌!!!”
张遵士气一时间鼎盛到极点,数百人逆推夷军数千人,让其不断后退。
赵统很快与张遵汇合。
“带着你的人,和我一起夺回营寨,一定要将夷寇挡在营寨之外,不能让他们逃遁。”
赵统砍翻一名夷兵,对着张遵下令道。
“是,将军!”
“赵五,你立即持我符节,领五骑,前往大司马营寨,夷寇出山,尽快前来围剿。”
赵统向一名骑士吩咐道。
“是!”赵五接过赵统的中郎将符节,杀穿敌阵,向着司马懿主营方向奔去。
随着令骑的远去,赵统、张遵二人合力不断将夷兵推出营寨之外,并重新关上寨门,收复了营寨。
夷兵将其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包围,没有一点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