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地点在一个山谷,两边山林郁郁葱葱。
王匡将五千主力埋伏于道路两旁,然后让马武带领其余人截断敌军退路。
王堪大军抵达这里,就有将领告诫王堪:“州牧,此地是绝佳的设伏地界,且两边的飞鸟徘徊不落,八成是有人在此地设伏,不如先在此停留两日,等将山林清剿干净,再出发?”
王堪是王氏宗亲,是一个十足的尸位素餐之徒,要说文采飞逸,他有信心,但要论兵法韬略,可以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只是凭借着身份成为这一州之牧。
“欸,这里距离绿林山还有段距离,他们如何在这里,况且,左右不过是一群山匪,听到朝廷大军已到,逃跑还来不及,怎会在此?据说只有万余人,我两万精兵,优势在我啊。
至于飞鸟不落于林,这是何等的壮丽景观,不由得让我诗兴大发,又怎是你说的凶险之地,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于迂腐,有时候大煞风景,不然早就成为一军主将了,又怎会到了今天还是一个小小的司马?”
那将领还想说什么,被王堪制止:“好了,朝廷已经多次下书要我们尽快剿灭绿林群盗,时间紧迫,命令,大军加快速度,快速通过此地。”
本来王匡见荆州军通了下来,以为被发现了,正准备撤退,但是没一会儿又继续前行,甚至于还跑了起来,大军队形么一时间略微乱了点。
等到荆州军走到预定位置,王匡一声令下,几个刀斧手将拴在高处的绳索砍断,大量原木和大石落下,荆州军被砸得晕头转向,荆州军大乱。
又等了一会儿,两旁的弓箭手将荆州军射乱了,王匡下令冲下去,然后带头冲锋,杀入荆州军中。
两个时辰后,山谷的喊杀声停了下来,山谷陷入以一片寂静,荆州军全军覆没。
原本王堪还想在亲兵的掩护下逃跑,但被马武带人抓住了,至于那个提醒王堪的司马,已经死在了乱军中。
此役,绿林军斩首数千人,俘虏万余人,缴获了荆州军全部辎重。
派一部分人押解俘虏,王匡带着马武亲率换了装备的四千精兵,回师攻占了云杜县和安陆县。
几日后,吸收了一部分降兵,以及在云杜和安陆扩招后,绿林军军力来到了两万余人,王匡等人乘胜攻克竟陵,还擒获了王莽派来巡视的大司马士。
绿林军趁着军心和士气,不断在江夏郡攻城略地,每到一个地方就打开监狱,放出关押的犯人,又把官仓的粮食拿出来,分发给饥饿的穷人。
一时间,绿林军军威大振,数不清的受苦之人纷纷投奔绿林山,
九月
绿林军的军力来到了五万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上升,但是在攻占几个县城后,绿林军经过商议,又重新退回了绿林山。
十一月
位于河北的冀州牧率领两万精兵进剿黑山军,惨遭失败,反被黑山军打退回郡城,不敢出郡城一步,黑山军军力达到三万人,不过黑山军只在山间和城外徘徊,并没有做出攻打县城的举动。
十二月
正在和赤眉军对峙的景尚部,被赤眉军将领吕户率领精锐部队偷袭粮仓,景尚军大溃,赤眉军顺势追杀,大新前将军景尚被吕户截杀,除了小部分新军逃出了山,大部分被赤眉军俘虏,有近一万人死于山中。
而赤眉军乘势向东杀出山,不断攻破县城,军队发展破十万人。
新莽十四年(地皇三年)
正月
王莽听闻三路大军都失败了,大怒,见几路中只有赤眉军势力最大,又最活跃。随后派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大军赶来镇压赤眉军。
三月
新军十万抵达泰山郡,赤眉军领兵与王匡大军在成昌郊外大战,赤眉军纪律严明,又作战勇敢,深得百姓拥护,新军竟然一时间被打的节节败退。
大战中,赤眉军首领樊崇一枪刺中了王匡的大腿,王匡慌忙夺路逃命,廉丹则被赤眉军首领之一董宪杀死,恰好另一首领吕户带着援军赶到,新军溃败。
见到大军败了,王莽有些慌了,知道再次集结大军需要时间,于是任命在东郡推行新政的太傅,御史大夫,关东改制使白宣为太傅,御史大夫,平东镇抚使全权负责阻止赤眉军西进一事。
于是白宣只得放弃在东郡的新政,不断发布命令,在东阿县,集结了二十万大军,然后分别在各个要地、关隘、重镇放置大量守军,形成一个纵向的铁幕,防止赤眉军西进。
好在经过几年的新政,整个东郡已经改制成功了,白宣只凭借东郡一地的粮辎,再加上小部分关中转运来的粮草,就可以供给二十万大军的日常消耗。
樊崇见西进的道路被阻挡,在吕户的建议下,决定先拿下青州和徐州,最后再缓缓图之。
四月
赤眉军在青徐两州不断攻城略地,在各地起义军的配合下,大有席卷天下之势,不到一个月,赤眉军就有了十数万的人数。
同月,绿林山上爆发瘟疫,大量绿林士兵和家眷病逝,绿林军的各位首领不得不考虑另谋生路,最后经过商议决定分作两路,寻找新的根据地。
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号称“下江兵”;另一路是主力,由王匡、王风率领,北上南阳郡,号称“新市兵”。
六月
两路绿林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大片的根据地,同时又有一路平林人陈牧、廖湛聚兵起义,号称“平林兵”的起义军加入绿林军。
山路之下,绿林军人数来到了十数万人。
另一方面,王莽见赤眉军被白宣挡住去路,一时间不会西进,松了口气,又见之前小瞧的绿林军发展起来,还一路攻进了南阳郡,这里可距离关中不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