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欺世盗名(1 / 2)

汉元年(元始元年)

    皇帝的服丧期结束,国家开始正常运转。

    汉帝时年九岁,故而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百官聚于朝廷东厅以听取王莽的指示。

    鉴于平帝时期的政局混乱,官吏之间相互举报,造成国家机器运转不畅的问题,王莽下诏:“朝廷每发布赦免令,是打算与天下重新开始,真心地希望百姓能洗心革面,以保全其品格与性命的。

    以往有关官员在量刑时多把赦令前所犯的过失重提,累增犯法者的罪过,甚至株陷无辜之人。违背了朝廷发布赦令是为了重信慎刑与希望有罪过的人涤心自新的原意。

    对于举荐的人才,也因为他在历史上曾犯过某种过错,以为不可信任,就废置而不举荐。这就完全背离了孔子说的‘赦小过,举贤才’的原则。

    对于虽有经济及品行方面的错误但无人告发而被举荐的人,一律不必查究。以便鼓励人才集中精力去追求进步,不因小的疵点而妨碍一个难得的人才。

    从现在起,有关机构的官员不必陈奏赦前所犯的过失。有不遵此诏书的为有亏皇恩,以违背帝诏论处。特明著此令,布告天下,使明知其事。”

    这一诏令的下发,顿时安了大部分官吏的心,不用再担心之前的旧事被发,于是朝廷开始运转流畅,百官各司其职,王莽的声望被进一步提升。

    为了突显自己的权势,也为了更好地发出诏令,王莽决定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就不会造成政令的混乱。

    可是又不能直接向太皇太后提出,于是王莽让人去到南越,重金贿赂了南方远国的越裳氏,让他们向朝廷进献明珍稀宝。

    二月

    南方远国越裳氏派出使者,向中央朝廷上表臣服,并进献白雉一只,黑雉二只。

    王莽大喜,诏令三公以此物献于宗庙。

    当下,整个朝堂一片歌舞升平,仿佛盛世已经来了,丝毫没有人提起底层百姓和几百万流民的问题。

    三月

    群臣们向太皇太后提出,大司马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

    王莽得知后,上书表示,他是与孔光、王舜、白宣、甄丰、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奖励他们五人,以后再考虑自己,他不顾太后的多次诏令,坚决推辞。

可是群臣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

    此外,王莽与其五大亲信升任“六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五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白宣为少、刘歆为少师、甄丰为少保,位居三公上。

    “六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六辅平决”。

    王莽先是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的礼乐,又重新修缮了仁后时期的孤寡院,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上下的好感。

    其次,为了解决关中的百万流民问题,建言由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以示朝廷决心,然后由朝廷出资万万钱,自己又带头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之后百官群起效仿。

    一时间,关中百万流民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王莽获得了极大地声望,特别是关中,百姓将其称之为古之圣人,上天派下来解救万民的大救星,整个关中,由百姓自发建立的王莽生祠,多达上百。

    王莽意识到这是一次绝好的宣传机会,便让大司徒司直陈崇将此事写成《万民祠》,大肆印刷宣传,在整个天下的范围内,王莽以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出现,特别是关东的流民,看到关中流民已经被安抚得差不多了,就更加渴望王莽的救助。

    汉二年(元始二年)

    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是青州,整个青州,连续几月没有雨水,整个州颗粒无收,为了求活,百姓流亡。

    王莽知道后,又亲自带头,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

最新小说: 总裁爹地慢点宠 都市:重生反派后手眼通天! 乱套 三国:不装了,我是霸王项羽 我真是情痴啊 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 别逼我当皇帝 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 超神:开局抽到鬼影兵团! 从网络神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