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二年
三月三日
河内郡人范生纠集数百人在乡邑间起事,三日间,附和者多达千人。
几日后,范生攻占野王县,打开官仓放粮,一时间,响应者云集,麾下起义军达到了数千人,自称将军,休整几日后,发兵南向准备攻占温县。
“将军,我们为什么不往西去,西边离郡城最远啊。”一个起义军将领询问道。
“你懂个屁,自从那个狗皇帝将函谷关东移后,在轵县修建了关隘,过去干嘛,撞墙啊!”范生看着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将领道。
那将领挠了挠头,另一个将领说道:“我们先拿下温县,这样我们的兵力就有万人,到那时就有和郡兵一拼的实力。
我们要知道这河内郡不是长久的待处,这里离关中太近,会遭到整个朝廷力量的针对。所以我们应该尽快攻入郡城,得其军备,然后迅速遁入太行山,转向别处发展。”
范生满意道:“还是原校尉的话有道理,你们这些人都学着点。”
三月六日
经过二三日的行军,范生军已经距离温县不远。
“将军,如今我们起事的消息还没有广泛的传播开来,不如我带一部精锐,先行突击进城,这样也好过大军去攻城的好。”原壮提议道。
范生考虑后道:“好,就这样,你一定要小心。”
“将军放心。”
“董马!”范生大喊道。
“在嘞,将军你叫我。”董马马上进来,董马是野王的一个猎户,有勇力,被范生发掘提拔为校尉,带五百人。
“你立刻精选一百勇士,和原校尉一部,先行攻入温县,大军随后就到。”范生吩咐道。
“是,将军你就看我老董的吧!”董马立即拍胸脯说道。
范生军有五千余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或是拿着农具,或是拿着棍棒,连一个皮甲都没有,只有一部分精锐才有一把刀,而从县城武库搜出来的皮甲只能给基层军官装备。
原本范生军没有那么规整的建制,只要来的,范生就收下,也不管有没有用。
自从原壮来了后,仿照汉军编制,整编军队,这才在野王停留了一两日,好在野王县偏远,贴近太行山,离郡城怀县也远,才让范生军起事的消息没有传播的那么快。
原壮和董马两部共计一千人是范生的嫡系部队,披甲率和武器率最高,大概有个四成,其他的校尉都是地方豪强,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都会听从范生的命令。
原董二人选出了三百人,组成先锋队,先大军一步前出占领温县。
由于大汉大量注意力转向四方夷狄,内部也承平日久,所以郡县操练有所松弛,城防警戒也有所降低。
原壮和董马先选出了五十人,伪装成商队,将武器放在牛车和驴车上,等到靠近了城门,立即抽出武器,冲进了城门,温县守军没有丝毫准备,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后续的二百五十人见城门开始行动了,赶紧上前支援,很快,三百人就将城门彻底占据,不过汉军的装备还是比他们好得多,自身也损失了数十人。
由于自己人少,不敢进入城中,只敢在城门处把守,等待大军。
就在县中的守军赶到时,原董二人奋力抵挡,好在没多时,范生的大军就到了,大军开进温县,彻底占据了温县,然后又是一套开仓放粮,招兵买马。
占据了两个县城后,范生的军队来到了一万余人,而自己的嫡系两千人,也几乎人人披甲,人人持刃,还从两个县城武库里翻出了十几张弓弩,与会弓射的人,组成了一个五十人的弓弩屯,自己直属。
而自己则有了一万余人按道理应该开始给自己升官了,于是范生自称天道将军,意为替天行道。又升任了五位将军,即原壮、董马、坚卢、赵贺、张羊。
其中原壮和董马是范生嫡系,坚卢三人都是当地豪强。几个将军一人统兵约两千人,自己的直属部队则有一千人,同时收集两县所有马匹,组建了五十人的骑队。
而起义军军官的标配就是一身皮甲、一把刀、一匹马。
三月十日
“我得到消息,河内太守甘健已经得知了我们起事的消息了,已经派出了由郡司马文赵率领的一千郡兵往这边来了,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做准备。”范生得到黑良的情报后,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军议。
“将军,此时我们军队刚刚扩编,还没有时间训练,不易与朝廷硬碰硬。”原壮出言道。
“哪有这么严重啊,要我说,整个河内郡的兵马估计也就五千,据我所知,郡城只有三千兵马,而其他县城,每个县只有三百人到五百不等。
如今那个甘健居然就敢派出一千人,我们可是有一万人欸,一人一口吐沫也该淹死他了吧!早晚都要和朝廷军对上,晚打不如早打。
而且我认为啊,直接和他正面对决,这样也能宣扬我们的名气,让天下豪杰看看,如今的朝廷不堪一击。”坚卢不屑道。
“我同意”赵贺和张羊也出言附和道。
看董马的表情,也是赞同和他们硬碰硬的说法。
看大多数人都同意和朝廷军正面对决,范生说道:“那好吧,传我将令,全军拔营,目标,怀县,我们要让坐在皇位上的那个皇帝知道我们这些底层小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猪羊。”
“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