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一、原文释义:
雄伟高大的长安城由辽阔的三秦之地拱卫环绕,透过那迷蒙朦胧的风烟,遥望着蜀川的五津渡口。此刻与你即将分别,心中满怀着无尽的离愁别绪,只因为我们都是为了仕途而漂泊在外、四处闯荡的羁旅之人。只要在这广袤的四海之内存在着知心的朋友,哪怕远隔天涯海角,也仿佛就像近在身旁的邻居一般亲近。千万不要在这即将分别的岔路口上,像那些小儿女般悲伤哭泣,泪湿衣巾。
二、诗篇背景:
此诗约作于王勃在长安时期。当时,他的一位挚友杜少府即将前往蜀州担任官职,王勃亲自为其送行,在这离别的时刻,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以真挚的情感和豁达的胸怀,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人生聚散的深刻感悟。
三、赏析分享:
1.壮阔的开篇写景:诗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篇,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长安城的雄伟壮丽,三秦大地的广袤辽阔,在诗人的笔下相互映衬,展现出了大唐帝国的雄浑气魄和壮阔景象。而那迷蒙的风烟中,隐隐约约浮现出遥远蜀地的五津渡口,不仅点明了友人即将奔赴的目的地,更营造出一种悠远、苍茫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雄浑而略带惆怅的基调。这种开篇写景,既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又巧妙地烘托出了离别的情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即将分别的历史瞬间。
2.同病相怜的感慨:“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直抒胸臆,将内心深处与友人分别时的那份不舍和眷恋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一个“同”字,道尽了两人共同的命运和处境,他们都是在官场中漂泊不定、身不由己的游子,这种同病相怜的感慨瞬间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在这离别的时刻,他们不仅是朋友,更是知己,相互理解着对方的无奈和苦衷,也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情谊。这种情感的共鸣,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友情的深厚和真挚,也为后文诗人表达豁达的态度埋下了伏笔。
3.豁达高远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堪称千古绝唱,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升华,也是全诗的灵魂所在。诗人以一种超越时空和距离的宏大视野,打破了传统送别诗中那种哀伤、缠绵的基调,展现出一种豁达开阔、积极向上的胸怀。在他看来,真正的友情不会因距离的遥远而褪色,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只要心中存有彼此,即使相隔天涯,也能如同近在咫尺,心意相通。这种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充满了哲理的光辉和人性的温暖,给人以无尽的鼓舞和安慰。它不仅成为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珍视友情、崇尚真诚的文化符号。
4.宽慰洒脱的结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人以一种宽慰、洒脱的口吻,对即将分别的友人进行劝勉。在这分别的岔路口,不要像那些小儿女般悲伤哭泣,泪湿衣衫。这里的“无为”二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以坚强、勇敢的心态去面对离别,不要被悲伤的情绪所左右。这种洒脱的态度,既展现了诗人自身的豁达和乐观,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让人们在面对离别和困难时,能够保持从容和坚定,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