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姐姐:小鱼儿真棒。答对了呢!(???????)?*。
当当当……【乾坤台】。乾坤台是用双层钢化玻璃做的,它的承载率是每平方米400公斤,大家可以安全地站在上面,虽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有惊无险,可放心观景。
刘双宇:(??ω???)
还有呢,当当当……【渡仙桥】。渡仙桥长26米,宽1.2米,可以同时承载30人。过渡仙桥是摇摇晃晃,优哉游哉,赛过神仙。
等等,神仙姐姐。这个当当当……我来说。
刘双宇:“当当当……”神仙姐姐:“【紫烟石】到了,紫烟石,原来叫香炉石。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长 14米,宽8米,高6米,四面悬空,石呈紫色。传说为李尚书炼丹炉烟熏所致。此地海拔1568.7米。”
“小鱼儿,你继续Hi~?o(* ̄▽ ̄*)ブ当当当……”神仙姐姐貌似撒娇道。
刘双宇:“当当当…”?(???)?优雅。
哈哈哈…接下来就到了【龙虎殿】。它位于三清福地东“震“位。龙性属木,木居东方,卦象为宸,喻为青龙。
殿呈长方形,面阔6.63米,进深7.2米,建筑面积 49.7平方米,前庭后殿,仿木斗拱缩形建筑,左右廊庑配殿。内奉老子神像等 21尊。殿门转角处脊梁顶端作翘角挑起,有汉魏遗风,古朴粗放厚重。
青龙、白虎,是龙虎殿的守护神。而这里所雕的青龙白虎,堪称一绝。左面是青龙,依山体而雕;右边是白虎,由巨石凿成。
两座石雕刀法粗犷,形象生动,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自然美。一个踞于崖顶,一个踏于岩壁,正所谓虎卧龙藏、相得益彰。
这里的青龙白虎是护法的形象,俯首贴耳,听经悟道,很是温顺老实。这正是道家的手法:青龙白虎就经常出现在道符中,民间常用的护身符上的全文就是“奉赦令青龙白虎保身符”。
读者:“作者你好,你在这样水字数,那我不看了(??ˇ_ˇ??:)”
作者:“别呀!求求啦!
(-???-???-???-???-???___-???-???-???-???-???)”
神仙姐姐:“小鱼儿,你继续ヽ(^0^)ノ当当当……”
刘双宇:“当当当……
(*σ′?`)σ”
下一个是【九天应元府】。这是一座花岗岩石建筑神殿,即雷神庙,正面额枋上刻有“九天应元府“五字,坐落于九龙山东南的坡地上,处南北中轴线南端,是一个亭台式的石垒石雕小观。殿内奉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石雕神像。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神,亦称雷公、雷师。《山海经》:“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洪兴祖补注:“轩辕主雷雨之神,一日雷师,丰隆也”。
道教发挥说:“雷霆可代天言,主天之灾祸,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传由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专制九霄三十六天。”
九天应元府东面有一山峰,三面峭崖,顶端并立两石,高数米,形似两个仙童,头大体胖,面面相对,下面有块园石象果盒,石上几株松数如荷花,游人称之为和合石,和合石的北面有块巨岩状如大象,故名“大象石”。
右旁还有一块石崖,中间仿佛被大刀砍进一条深槽,人称“试刀石”。传说是当年守山神潘公试刀用过的。
还有一个是【詹碧云藏竹之所】。它离三清宫 100米处,有一座雄伟古朴的建筑,曰:“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詹碧云是当年王诂请来协助观务的全真道士,死后葬在这里,引《抱朴子·论仙》“列仙之人盈乎竹素”之义,故称其墓为“藏竹之所”,因詹碧云是全真道道士,故又称方士羽化坛。
詹碧云墓建于明代,全部花岗岩石结构,四周是石砌围墙,有 5层 41级石阶。大门进去是个月形小院,二层平台前面是石雕栏杆,后面冢顶有座 7层石塔,塔的底层神龛内仿印度早期佛教传统圆形小祠庙,内奉有詹碧云石像。
石像雕刻精细,是三清山雕刻之珍品。詹碧云墓是三清宫观中保存最完好,布局造型最为精妙的一处。
…………
还有最后一个【古丹井】。它位于三清宫对面天门峰下古松林中,原是宋代三清宫旧址。虽处海拔 1530米高处,而井水常满。根据专家们分析:三清山地质构成属于燕山期花岗岩,由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所致使花岗岩呈网格状断裂。
裂隙中多含水份,加之南方多雨,三清山上气温低,水分蒸发慢,森林茂密,裂隙水渗透,这就形成了古丹井无穷无尽的天然泉源。
相传丹井是当年葛洪炼丹挖的。这口井只有3米来深,但水却从来没有干涸过。每年八月初一,山上有几千香客,饮用水靠的都是这口井。
读者:“作者大大您好,您再这样的话我真的不看了(?ˉ?ˉ??)”
作者:“抱歉了,抱歉了,抱歉了。重要的事说三遍啦!(这不是水字数)(=^?^=)。”
“我保证马上结束这一章。”
真的是最后一个景点【风雷塔】啦。其位于灵龟峰和龙首山之间的山口悬岩上,处龙虎殿之北。
风雷塔系一花岗岩整石雕凿而成,造形古朴庄重,典雅大方,是三清山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形制仿唐宋木楼阁式 6层小塔,六面实心,葫芦顶。
风雷塔最奇特之处在于其无塔座,直接矗立在突起的峨岩之上,山石承塔基部分也凿成一层,与山石拼接得天衣无缝,高 3米,但却风吹不摇,雷打不动,据JX省文物普查队鉴定,风雷塔始建于宋,经过 800余年风吹雨打,冰侵雪压,依然完好无损,岿然屹立。
风雷塔离王枯墓不远,当时从堪舆观点出发为避山口之风而建,故名“风雷塔”。
“小鱼儿是不是走累了,那就歇会儿吧!??)?*??”。我再给你介绍一下此山整体的人文。
“三清山人文表观,以道教费观为主,据统计,三清山有宋、明、清遣存的宫、观、的、戴、亭、台、城、塔、桥、池、泉、并以及山门、华表、石造像、石香炉、石刻楹联、摩崖題刻等,针230多处(座)。”
“这些道教人文费观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三清山,使三清山充满道教气息,成为无可令静的道教名山,三清山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露天道教博物馆”,三清山人文景观之精华,三清也被文化部考古专家们评价为:“可与武当山金殿媲美”。”
“三清山人文景观大致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以道教字宙观进行总体布局,构思精巧,多样而不杂乱。”
“二是单个建筑物的造型、选址都尽量和自然地形相结合。努力展现道教的思想和意境。三清山虽然有各式人文景按照遣教的太极八卦图的布局,构成一个有机的总体。”
“具体说来,就是以三清宫为一个中心(无极),前后二殿象征阴阳二极(太极),同时,以天一水池为起点,经风门、天门、丹炉、九天应元府直至玉京峰构成一纵长 2公里的三清山道教宫观建筑的中轴线。围绕看三清言中心和南北中轴线,各部量物向四面八方辐射,并与自然惫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体现道教的宇宙观。”
“三清言作为总体建筑的中心,其四周的建筑物的布局也是十分籍究地以八卦布局进行摆设,周边布置:部象物米孩卫。这样构思麟巧的建筑格局,全国罕见。”
“在玉山县三清山中,葛仙翁修炼之所。(《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二)三清山自王霖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在山上建造三清宫观,奉祀三清之后,道教就在山上扎下了根,可惜其后道观因兵燹而倾圮无有,三清山的道教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王祛等人在三清山复建道教宫观,并且规模比以前更扩大。”
“王霖,字季深,号东山,德兴十四都泸田(今畈大乡汾水村)人,唐光禄大夫王鉴后裔。生于北宋建中靖国年间(1101),生平乐善好施,每遇歉收之岁,必发仓廪平祟,或为饥者老幼施粥充饥。里人若贫而有病,即代为命医市药;若死而无钱安葬,则赠以棺木。南宋乾道六年(1170),于少华山上建造三清宫观,奉祀三清。淳熙七年(1180),以八旬寿诞荣膺恩授迪功郎。后十年又以九旬寿庆转修职郎。南宋开禧二年(1206)五月因病而卒。乡人以其贤,谥为“致敬公”。”
三清山上,一位少年坐着歇息,一位雪白身影的女子在其旁侃侃而谈。女子心想,无论小屁孩你听没听,我都要说的,我等了好久好久,终于又等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了……
少年心想,神仙姐姐声音好好听(???????)?*。我要仔细听,她讲的这些都是【三清山邸报】中的吗?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买份看看!
刘双宇确实听的认真,毕竟老师讲历年高考真题他都没有这么认真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