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占升龙府之前,我们还是先讲一讲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还有他之前的一切东西。(他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约在前3000年河内一带开始有人居住。从11世纪起就是整个安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文物丰富,名胜古迹遍布,从隋唐时期开始,这个地方就是整个安南的中心。
升龙在古代为是整个中原最南的省份。从汉武帝设交趾郡,升龙便在其范围之中。南朝宋时在此地区设置了宋平郡,治昌国县。隋朝时改为宋平县,为交趾郡的治所。
621年,唐朝将交州的治所迁往宋平县(今河内),并修筑城池,后来为总管一方的安南都护府。
其始建于621年,为唐朝交州总管府(后为安南都护府)辖下的宋平县,是当时安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别名“紫城”,后又改称“罗城”、“大罗城”。唐朝后期又成为静海军节度使的驻地,
939年,安南独立后,现今河内地区曾为安南伪李、陈、后黎诸朝的京城,9世纪末,南诏一度占领交州,时任安南都护兼静海节度使的唐朝大臣高骈为抵御南诏入侵而修筑罗城,交州遂又称“大罗”。
11世纪初,安南历史上的伪李朝太祖李公蕴认为大罗城位居“天下之中”,物产丰富,人丁兴旺,是实施大越国统治的理想之地,便于1010年颁布《迁都诏》,将国都由宁平省华闾迁到大罗城。据史籍记载,李公蕴乘船抵达大罗城城墙脚下时,突见一条黄龙腾空飞起,伪李太祖认为这是吉兆和天意,便将大罗城改称为“升龙”。李太祖宣称迁都的目的是“以其图大宅中,为亿万世子孙之计”,称赞升龙地区“在天地区域之中,得虎踞龙蟠之势,正南北东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广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垲,民居蔑昏垫之困,万物极蕃阜之丰,遍览越邦,斯为胜地,诚四方辐辏之要会,为万世京师之上都。(安南人自己吹嘘的,没必要当真)
之后的安南伪陈朝、后黎朝等许多朝代都曾把这里作为京城,城市名称多次更改,先后称为龙渊、龙编、中京、京都、东郡、东京、中都、上京、北城等。(一个小小的安南,还有资格称京,他连称都没这个资格)
随着城垣的加固和扩大,当时的河内地区已是物产丰饶、交通发达的地区,在此以前所筑之城,均属军事性质的城堡,而李朝定都之后便成为了一座大城市。升龙分为内城(市区)和外城(郊区),周长约25公里,内城为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禁城是皇帝、后妃及其子孙、待从的住地。皇城在禁城之外,为皇帝和朝臣办事场所。京城环绕皇城,是街坊、集市、居民区。伪李、陈朝时的61条街坊,黎、阮朝时的36条街坊,都集中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