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相当于经过层层加工之后,可以将成本只有一块钱的晶圆,卖到一千块的高价,简直没有比这更暴利的行业了。
这也是汤定远等人疯狂想赶制蚀刻产线的原因,不用李大国刺激,单单是背后庞大的利益,就够让他们睡不着觉的了。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将来的微处理器,一颗可以卖到上千块,也就是说一张六寸硅片的最终产出为一万元,足足一万倍的收益。
说话之间,已经有助理将底片自暗房中冲洗了出来,经过专业相机翻拍出来的图纸,其精度不知道比之前好了多少倍。
汤定远激动的将底片放在特制的精缩设备上之后,原始的电路图精确的投放在了下面的晶圆之上。
只待数小时之后,就可以进入药水浸泡的环节了。
“接下来还需要反复实验N多次,才能掌握好掺杂药水的浓度、浸泡时长等数据,这个过程短则需要半个月,长则一两年。”
黄玲怡也在焦急的等待光线蚀刻的过程。
掺杂的工艺分为化学掺杂和物理掺杂两种,物理掺杂是采用高速的磷离子或硼离子对硅晶体管进行撞击,最终掺杂进硅的过程,别说是当前的夏国,即便是米国、倭国、西德等国也都没有这样的技术和实验室。
黄玲怡的掺杂工艺就是普通的化学掺杂。
其做法是将光线蚀刻好的晶圆泡入特制的化学药水中,让硅晶体和药水中的磷或者硼起反应,对硅晶体进行腐蚀。
由于晶圆上的硅晶体管特别微小,腐蚀过了就会烧穿,腐蚀不够又形不成真正的半导体管,所以需要进行反复实验。
这一过程相当乏味和无趣,而且带有危险性,常人别说是能想出这种技术了,即便是想出方法来,也坚持不到出结果。
“辛苦各位了。”
李大国看了半晌,再等下去也不会马上有结果,还是就别添乱了。
“大国,汤定远那边进展如何?”
再次回到夏培晓的办公室,她还在戴着老花镜翻看科研成果的申报资料。
“比想象的进度要快,而且工艺也不错,咱们这次的芯片制造工艺或许可以达到10微米。”
李大国不无兴奋的向夏培晓做了汇报。
最初他的设想是27微米就可以了,大不了把芯片造大一号就是了,如今能达到10微米,这已经相当于4004的水平了。
“10微米怎么行,不是说了要争五保三的吗。”
夏培晓一听才10微米,老花镜往桌上一扔就急眼了。
她几乎将之前一半的经费都拿给他们采购各种进口设备了,而且这次回帝都,她也刚从田学林那儿得到消息。
米国的芯片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微米,微处理器的晶体管数目更是高达三万个。
10微米的工艺怎么好意思说出口。
“万事开头难嘛。”
李大国好言相劝,在他看来,第一块芯片能有10微米的工艺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采用夏培晓的并行计算技术,四个微处理器合到一起,也能发挥出不错的性能。
“不行,这个没商量,春节前,我必须得看到至少5微米的制造工艺。”
李大国也终于见识到了夏培晓严谨的一面。
她向来一是一,二是二,科学研究可马虎不得。
自从她得知了米国的最新技术之后,她已经将之前的微处理器设计全废掉了。
四千个晶体管怎么和人家竞争。
要造就得是三万个晶体管,三百个指令集,外带5M的运行频率。
她现在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完全不像最初时候的摸索状态。
“好吧,我去和他们说。”
李大国震惊的下巴都快掉了,他一直觉得自己就够疯狂的了,没想到夏培晓在科研方面比自己还要疯狂。
“不用,我自己和他们交代。一个个就知道赚钱,放着好好的研究不搞,尽想些没用的。”
夏培晓说着便径自出了房门。
李大国却是独自在办公室里凌乱。
夏培晓刚才说的只知道赚钱,尽琢磨没用事情的好像就是在映射李大国自己。
他顿时觉得有种拉低人家层次的感觉。
“我一心为大伙儿搞钱,我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