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来,电机研究组,不光手工制造出了两组六道沟的无刷发电机组,而且还研制了一套特殊电机的制造产线。
由于对厂房的要求比较特殊,这套制造产线部署在陈庄的新厂区,而且是一间独立的厂房,周围五十米内,全都设置了警戒。
按照许海涛报的计划,十名新人上岗之后,预计两个月内,特殊的电机就能交付到梁正泽的主项目里,到时候夏国的一项硬核装备必将应运而生。
水力发电机组的安装还算顺利,只不过增压上网以及发电操控的设备全都是外采的。
这套设备足足花了李大国二十万夏币,发电机运转两年才能收回成本。
经过实测,采用无刷电机的发电机组,每台功率可达80千瓦时,比夏国当前的同类电机效率至少提升了50%。两台发电机,合计每天发电量接近四千度,至于怎么用却又难住了李大国。
原本他是计划将水坝发出来的电供应山神沟和电研所的,可眼前,陈庄的工业区显然更需要用电。
不得已,他只好将电力全都调配到陈庄工业区,而电研所和山神沟,只能寄希望于接下来山神沟的水坝了。
八月二十三,夏国的国庆节,电研所再次放假一天。
由于假期很短,研究人员并没回家。
恰好,南山村的大棚收获了第一茬韭菜,于是科研人员们便汇聚在简易房前的临时大院里集体包了顿饺子。
自从这天开始,山神沟的别墅便以每天两套的速度,快速向村民们交房,棚户区的百姓,肉眼可见的少了起来。
李广顺又组织人对棚户区做了一番改造,一排独立的临时教学房便诞生了。
南山中学现在有五名全职教师,全都是郭美芳一个寝室的舍友,应付一个班级,简直轻轻松松。
即便如此,电研所的专家学者也都会不定期的举行讲座,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按照李大国的计划,等电研所搬到六道沟之后,简易房的位置就会开始起教学楼,用不了一年,南山中学至少就会有一栋主楼,两栋配楼,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所学校。
八月底,陈庄的晶圆划片机产线终于投产了。
汤定远一溜小跑的将消息传回电研所,夏培晓、李沛沛等人连车都顾不上叫,蹬着自行车便直奔陈庄去了。
李大国和秦文静随后也赶了过来,后者纯粹就是好奇,一大堆科研人员,忙活了几个月,到底在折腾什么新鲜玩意儿。
划片机说起来神秘,但其实原理并不复杂。
它就像是一台圆形的滚子上安满了薄如蝉翼的砂轮,靠砂轮的高速旋转,将完整的硅锭切分为3毫米左右的硅片,硅片经过精细化打磨,变成一毫米厚度的高纯度硅片。
将硅片放入特制的容器加温、加湿进行氧化,最终就形成了可加工的高纯度晶圆。
众人赶到晶圆生产厂房的时候,汤定远等人已经加工出了第一批晶圆,看数量大概有200片左右。
“检测了吗?纯度、质量如何?”这是夏培晓最关心的东西,有了晶圆,万里长征就等于迈出了第一步。
“检测结果已经出来了,晶圆纯度四个九,合格率超过八成。”汤定远兴奋的将检测数据的单子递给夏培晓。
夏培晓看过之后也是难掩的兴奋:“成了,成了。”
“俊彦,你让采购部马上问一下,六寸的晶圆进货价多少?”李大国关心的还是市场化问题,他需要大量的经费来维持电研所的正常运转。
“不用打听了,咱夏国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四寸晶圆,单价32元一张,一般可以切割出6到8枚集成电路模块。
咱这个是六寸晶圆,至少能切割出15枚集成电路模块,单价至少55元一张。”
汤定远是半导体厂的行家里手,对晶圆的价格自是了如指掌。
而且,电研所生产的晶圆纯度比市面上高了两个数量级,到时候集成电路的合格率必然更高。
“汤工,那咱这条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多少晶圆啊?”
秦文静和李大国待久了,不由自主的也沾上了他的财迷性格,一看有了产出,马上就关心起产量和毛收入。
“一条一米长的硅锭,可以切割出250片,成品率在八成左右,从硅片到晶圆的合格率也是八成,也就是说一米长的硅锭可以生产160片晶圆。
咱这套设备,一天可以切割两个硅锭,产量大概在320片左右。”
汤定远报了一组数据,在场的所有人便展开了一场心算。
日产晶圆320片,年产量大概在12万片左右,一片晶圆卖55元,单日毛收入就是17600元,年收入大概在640万左右。
“一年640万?”
人群中最震惊的便是杜俊彦了,陈庄工业区都是他在经营,所有的厂子加起来一年也没这么高的收入。
最要命的是,他生产一台拖拉机大概有七千多块,算下来还不如一根硅锭值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