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呀,那你帮我们也说说呗,我是不想在省城呆了。”宿舍大姐大率先表态,其他姐妹也跟着附和。
“等放假的时候,你们还是先去我那儿看看吧。”
郭美芳没敢大包大揽,她怕别人后悔。
毕竟南山村再怎么说也只是个小山村,条件肯定比不了省城。
年轻人们忙着享受假期。
两位老先生可一刻都没闲着。
李沛沛一回到帝都,就马不停蹄的四处凑人,她得趁着中秋的空档再挖一些科研骨干。
夏培晓差不多也是这种心思,计算机研发组的架构有了,但是每个组连带队的研发组长都还空缺呢,这些可不是一般的人才就可以胜任的,必须是夏国计算机界的佼佼者才可以。
两位老先生分头行事。
一个盯着夏科大、夏科院的物理所、半导体所,另一个则是盯着清北、燕大、夏科院的计算机所。
“杨先生,要不你也跟我去南山村?”
夏培晓挖墙脚都挖到自家先生头上了,她和杨立明相濡以沫,称谓也是“先生”、“夫人”这样的敬语。
“夫人,你有空琢磨我,还不如问问田教授,大国可是他的弟子,他倒是躲清静去了,担子全甩给了你。”
杨立明擅长的是核物理研究,虽然计算机也很精通,但毕竟不是第一专业。
他一句话便点到了要害。
一直以来都是她夏培晓在折腾,田学林压根都还没发力呢。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我这就去找他。”
夏培晓马上联系了李沛沛,俩人相约来到航天大院。
刚进了田学林的客厅,老先生便丢过来两篇技术文档。
《013通用计算机概要设计说明》,
《集成电路和工艺P+-N-P+型高速I2L新结构》。
“这都是谁的作品?”
夏培晓低头翻阅了一个多小时,这才说出一句话。
眼前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讲计算机设计的,虽然通篇内容讲的是大型计算机,但其设计理念与自己主导的微型计算机不谋而合,就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第二篇文章是讲集成电路设计的,其中的集成电路二极管、三极管的制造工艺,正是微处理器的核心必备技术。
夏培晓看过之后,又是震惊,又是惊喜。
震惊的是原来夏国已经早有团队在搞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了,惊喜的是,这样的人才若能为自己所用,那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们计算二所的小黄,是不是你们需要的人?”
田学林显然知道二人的来意,上来便直奔主题。
“什么时候能进组?”
夏培晓也是快人快语,这样的人才,早一天到岗,就能早一天发挥作用。
“刚在航天项目上下来,我给学生打个电话,让小黄和你们一同离京。”
三人很快谈定了一员大将的调任,田学林又询问李大国的近况。
“李大国那小家伙滑溜着呢,整天逮不着人,最近我和夏教授正收拾他呢,乖了不少。”
李沛沛与夏培晓相视一笑,将李大国各种不着调的事儿全都说了一遍,尤其重点说了这家伙最近情窦初开,与秦文静和米馨搞的不清不楚。
“年轻人风流点我不反对,但不能霍霍别人。
米馨丫头挺不容易的,一家两代英烈,她自己父母已经牺牲。
文静丫头也不错,她爷爷也是爬雪山、穿草地过来的。
年轻人的事儿,咱们就别掺和了。”
田学林说的轻松,但很显然早就将李大国身边的人查了个底儿掉,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放任李大国胡作非为。
“还说田教授你对这个学生放心的很呢,原来工作也没少做。”
夏培晓开了句玩笑。
她还以为田学林将李大国丢给自己就逍遥去了,没想到老家伙暗地里没少做事儿,连电研所的骨干人选都在悄没声的物色。
另外她也有些同情米馨的身世,没想到这丫头看起来乐观,竟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以后得叮嘱自家先生好好关照一下。
“时代要变了,新时代就得有新时代的思想,我们这些老家伙注定是要作古的,也许李大国这种做事风格,能成功也说不定。”
很显然,田学林对李大国这种不伦不类搞科研的方式持乐观和赞同的态度,这才是他肯大力支持的原因之一。
“老田,你是不知道,李大国那混小子除了搞了个电研所,还在附近的村子建了一大片工厂,就他那些工厂,一个做装卸的体力工,居然比电研所的副研究员工资都高,那次我都跟他急眼了。
愣逼着他调整,他这才不情不愿的出台了新的薪酬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