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军同志,你们这灾后重建工作做的好啊。”
刘铁指着眼前的工地心情大好。
来的路上,他也顺道走访过一些村庄。
这些村庄要不就是因为有大型机械的帮助,重建非常顺利,要不就是村里的青壮都在各种工地劳作,贴补家用。
没成想到了受灾最严重的上五村,更是看到了一片繁荣。
照这么下去,别说是重建了,搞不好整个柏岭县都能摘掉贫困的帽子,一跃成为数得上富饶之地。
冀北要是能多出几个上五村这样的典型就好了。
“刘省首过奖了,这些都是我们基层干部应该做的。”
米占军同样暗自窃喜,这可全都是自己辖区内的政绩。
考察完山神沟,一行人又来到六道沟。
下了车,还没顾得上进入电研所繁华的工地,一众官员先是被李大国的一百亩大棚给吸引了。
“这是……”刘铁率先发问,他还以为大棚是安置村民或工人的宿舍呢,语气之中,稍有不悦。
“这是俺们村新种的大棚作物,怕粮食不够吃,就琢磨着冬天也种点庄稼。”
李广顺看到有人上山,这时也迎了上来。
大棚是他一手建造起来的,所以就给众人做起介绍。
不过他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高级别的官员,言语之间多少有些紧张。
“冬天种庄稼?”
别说是刘铁,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头一次听说这种新鲜事。
这南山村里,处处都流露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另类。
国宝级的专家一下子见到三个,工厂起了一大片,别墅盖了几百栋,这会儿又听说要在冬天种庄稼,简直是颠覆所有人的常规认知。
“那可不,起初老汉我也不信,可是孙子一再坚持,我们就先搞了五百亩尝试,如果今年搞成了,明年再多搞上几百亩。”
李广顺话说的憨厚,可处处都是在炫耀自己的孙子。
“这么搞确实可行?”刘铁又把目光看向不远处的李大国。
“只要别遇到极端恶劣的天气,应该问题不大,大不了最冷的时候生几个炭炉。”李大国对此非常自信。
“这可是造福民生的大事,你们抓紧实验,要是成功了,可以向全省推广。”
与工厂不同,农业永远都是每个领导眼里的头等大事,所以,刘铁话里话外都透着重视。
“这水坝也是俺孙子修的,你们可别小看它,许专家正带着人往下面安发电机呢,到时候发出电来,据说一年能给国家省大几千吨煤炭呢。”
一行人沿着土路向工地走去,穿过水坝的时候,众人只是觉得景色优美,但并没注意其中的关键。
李广顺连忙给考察团介绍,他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孙子的功绩,哪怕是李大国当初劈柴的木桩,他都想编出一段故事出来。
“这是座水电站?”
刘铁确实被李广顺的话吸引到了,笑着询问李大国。
“是啊,原本就是想给村子发电用,不曾想发展太快了,这么一座水坝显然已经不够了,回头准备在山神沟那边再建两座。”
李大国被爷爷弄的很尴尬,但还是客观说明了一下情况。
“不光是发电,这水坝还能抗洪呢,要不是因为它,俺们村今年可就得全淹了。”
李广顺见孙子不善于表达,连忙补充。
“好好好,你们做的不错。”刘铁对李大国很是赞许。
穿过水坝,一行人进入了电研所的工地,刘剑锋在旁边提醒所有人,不能拍照,电研所的情况也不能对外传播。
“张记者,你去采访下干活的工友吧。”
刘铁走过了,也看过了,他还想听听南山村的百姓到底是什么心声。
“这位大叔,请问你在工地上干活累不累?”
张记者授命,马上跑到不远处的工地上开始了自己的采访。
“当然不累了,没看俺们工地上全是先进机械吗,能有什么累的。”
记者采访的是辛家沟村的杜随蛋,典型的愣头青,李大国老远的看到工地上的情形,脑门就泛出三根黑线。
“你认识李大国吗?”张记者继续采访。
“瞧你这话问的,上五村里谁不认识李大国,他还光屁股满街跑的时候俺就认识了,俺还经常踢他响瓜(土话,光脚踢小孩屁股,发出啪啪的声响)呢。”
“那你对李大国有什么意见没?”记者也是憋了坏,一门心思想挑毛病。
“意见,俺对他意见大了去了。缺钱丫的也不说,装鸡白大尾巴狼,”
“哦?他是不是欠工友们工资?”张记者瞬间来了兴致,终于抓到一条有用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