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国关心的是技术实现,汤定远几人关心的则是电路图纸,没有灵魂的电路,就算集成几万个元件也没任何价值。
而能不能搞出电路图,这就得看夏培晓了。
“大国,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集成电路?”
夏培晓心里也没定论。
此时的夏国,或者说此时的蓝星,针对个人计算机全都处在摸索的萌芽阶段,可以参照的原型不多,倒是有些理论可以拿来借鉴,例如诺依曼计算机理论等。
而集成电路的发明也不只是针对计算机的,它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电视机的信号控制,精密仪器的传感器,大型电器的核心部件等等。
“这得看集成电路的用途是什么,我认为可以先定三个研究方向。”
李大国沉思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之所以想搞大规模集成电路,最重要的还是想研制个人计算机,这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要想制造包含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芯片,就必须要有大量高精尖的仪器和制造设备,例如制图仪器、光刻机、封装工艺等等,那么同样的也需要有个专门的研发团队,从当前的原始手工工艺不断探索,设计制造精度更高的设备。
集成电路的第三个应用方向则是芯片定制,例如某些半导体厂商,需要将部分传统元器件集成到芯片中,这也是一个研究方向,而且这个方向能够快速出成果。
之前李大国有从田学林的资料中了解过,即便是目前的夏国,单单是民用领域的芯片需求至少就有一百万块之多,这还是在市场无法预估的情况下,如果有了成熟的制造工艺,相信这一数字还会多很多倍。
“按照大国你所说的,岂不是要将咱们的研发团队分成三个小组?”
夏培晓担心人员拆的太散之后,容易贪多嚼不烂,几个项目都搞不好。
“对,一个计算机研发组,一个芯片制造仪器组,还有一个半导体应用组。”
李大国也注意到了夏培晓的忧虑,于是又补充到:“其实重心还是前两个,第三个小组只是将现有的半导体电路转化为集成电路,技术难度较低,但是有了这个小组,却能给电研所快速创造效益。”
电研所属于纯研发性机构,需要持续投入巨资来维持,尤其是个人计算机和芯片制造仪器的研发,这是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
就这两个研发组,别说是以李大国现在的几个小作坊,即便是他再扩出十个八个工厂来也撑不住这么大的支出。
他也不想靠上面的研发经费度日,这样必然会使工期变得不确定,甚至导致失败的可能。
但是,有了半导体应用组就不一样了,电研所成立的第一天,就能有相应的成果转换,甚至能带来不菲的收益,有了这样的案例参照,势必也能提升电研所未来的科研成果转换。
“我同意大国同志的观点。”
汤定远举了个半导体厂的例子,之前他们半导体厂有为某个科研项目设计过一款集成电路芯片,这款芯片当时卖到了三百块一个,而这个芯片只不过是个简单的信号放大器。
“我也很确定集成电路在半导体领域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沈志刚补充到。
他早就想设计一款针对彩色电视机的集成电路了,苦于半导体厂落后的管理体系,一直没能实现。
刚才听了李大国的发言,他隐约看到了一丝希望。
“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就再强调一下咱们电研所的运作模式吧。”
李大国见众人对半导体应用的事情很感兴趣,于是就干脆讲起了科研成果转换的事情:
“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设计了一款霍尔位置控制器的集成电路,这个集成电路每台电机都会需要,那么我就将这个集成电路交给半导体厂去生产和销售。
它们每销售一块芯片,都需要支付给电研所百分之十的纯利润。
而这百分之十的利润,电研所会扣除两成,其余的都会给到研发者团队,也就是我本人。
同样的,各位研发的信号控制电路也好,数据传感器也罢,全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市场化。”
李大国这话说完,在场的众人发出一阵震惊的感叹。
这些科研工作者,除了邱伯军这样的纯小白,谁手里还没几个科研成果啊。
就拿这个霍尔控制器芯片来说,一块芯片就算只卖100块,卖出去一万块儿那就是一百万,而自己什么也不用做就能拿到八万块,这样赚钱也太容易了。
众人以为这样赚钱就已经够疯狂了,结果李大国又开始补充了。
“当然,如果你觉得百分之十太少,又认为自己的成果前景特别好,那可以提交所里评估,所里一旦通过评估,初期就会资助你的团队十万元经费。
有了这笔经费,你继续研发新品也好,找南山村联合建厂也罢,就看怎么能保障利益最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