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冲县一把发飙的人实在太少见了。
吵完架,县一把还得托人来安慰的,那肯定也不是常人。
他们也听出来了,徐远山的身份也非同寻常。
“隔壁长山县的徐县。”李大国不耐烦的解释了一句。
“徐县说要给咱两万块?”
董树生真不拿自己当外人,打起了李大国技术转让费的主意。
“那是给南山村的钱,和机械厂没任何关系。”李大国直接拒绝了他的心思。
四五十万可不是个小数,要是按照等价换算,至少抵得过后世的五千万了。
别说是李大国没这样一笔巨款,即便是他有,也不会填到这个巨坑里来。
公是公,私是私,一码归一码是他一向的做事风格。
既然米占军那里啃不动,他就只能转做董树生的工作了。
思索片刻,李大国有了主意。
既然县里不肯拨款,厂里又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那可以着手制造出料口、粉碎机两套设备,有了这两套设备,至少可以释放三十名推车的和抡大锤的体力工,将这三十名体力工重新分配到后半段的生产线,照样可以实现增产的效果。
产量增加了,那么多出来的收入就可以用于后续的设备购置,其效果也等同于由水泥厂投入了设备款。
李大国想了一下,又补充说,柴油机已经制造出来了,可以改造两台推土机,优先提供给水泥厂,这样原料运送环节,还可以至少释放出十名装卸工。
董树生也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当场便答应了下来。
只要不动他的老本儿,影响他完成县里安排的任务,多出来的钱爱怎么用怎么用。
“这么做咱的机械厂是不是就不缺钱了。”
李双喜没什么经营思路,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儿子这里。
“爹,机械厂本身才是问题最大的。”
刚才,他随便在车间里走了一圈,便发现人员、流程、工作安排、设备全是问题,确切的说,李双喜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经营者。
他顺口问了一下那些新工人的事儿,其中居然有几名目不识丁的,维修工种在如今的年代可是个技术活啊,大字不识一个,怎么能胜任。
李双喜解释说,维修车间的活儿比装卸、运输、破碎、包装等工种轻松很多,工友们一听要成立机械厂,好多都找李双喜说好话想转岗过来。
李双喜两口子全都是老好人,平时和工友关系处得也不错,自然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这也导致了新招过来的二十多人,没一个合格的。
听完他的叙述,李大国都有点哭笑不得,董树生也是无奈的摇头叹息,敢情李双喜这是拿着李大国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械厂送人情来了。
这样的负责人也就是因为他是李大国的爹,换做别人,早就该开了。
李大国也没啥办法,父亲是终身制的,他也没得可选。
“老董,那五十名工人的档案能不能拿给我看看。”
“这有什么不能的。”
董树生去隔壁人事科吩咐了两句,片刻之后五十份档案便摆在了李大国面前。
这五十人,高中学历三人,初中学历十人,晚小毕业三十人,有七人的学历一栏里居然填的是无,这几人估计是压根没上过学的,档案的字体都是一样的,应该是人事代填写的。
三名高中毕业的,全都是和李双喜一同进厂的,属于维修车间的核心骨干,李大国将其单独挑了出来。
剩下的,他认识的老员工二十人,家是上五村的八人,初中学历能力不确定的三人,晚小毕业的八人,没上过学的七人。
他将档案分好组,接着向李双喜、董树生叮嘱。
老员工的岗位保持不变,上五村的八人调至南山村的选矿厂,晚小毕业和没上过学的全都退回厂里另行安排,三名初中毕业的新人可以先试岗,合格后留下,不合格也退回厂里。
另外就是那三名骨干,可以分别担任安装、维修、制造三个车间的主任,各带一组人干活。
见李大国连人都不用看,就将一个厂的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董树生再次报以欣赏的眼神,如果建厂之时,他能有这么个得力干将,也不至于三年不到就熬白了头发。
至于被刷下来的那十五个人,他也乐意照单全收,做那个接盘侠,水泥厂最不缺的就是体力工种,来者不拒。
“那空出来的十五个名额怎么办?”不能将昔日的工友全部接纳,李双喜此刻满是内疚,他还想再争取一下。
“在化肥厂和磷肥厂门口发传单招啊,多出点工资,还怕没人来。”
挖墙脚的事情,在后世屡见不鲜,但是在如今的年代,还没类似的骚操作,听了李大国的策略,董树生不禁后背发凉。
还好李大国是自己这一拨的,要是他是化肥厂的人,没准自己的老底儿都能让他挖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