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玄幻 > 西游三国志 > 第六章 太学

第六章 太学(1 / 1)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

公元190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

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

在董卓火烧洛阳期间,发生了一件令全国国民痛心疾首的一件大事。

那就是洛阳太学被彻底摧毁。

洛阳太学创办于公元29年(东汉建武五年),止于公元534年(北魏永熙3年),历时5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中央大学。

汉灵帝时,经学大师蔡邕等人受命校正五经,并把校正的五经用隶书刻于46块石碑上,立于太学,作为太学的标准教材,这就是著名的嘉平石经。

洛阳太学培养了诸如思想家王充,科学家张衡,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班昭,经学大师郑玄、郭泰等。

洛阳太学,其历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世界古代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

面对董卓乱政期间的强取豪夺,无恶不作,洛阳太学士们终于按捺不住。

太学士们群情激昂,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每个人都有捍卫信仰的权力!

太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而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在中华大地上可谓是源远流长,太学的传统就是忧国忧民。

大汉朝更是重视太学制度,每个太学讲堂都造的富丽堂皇,长十丈,宽三丈已经成为规制。

到现在更是有2000多间房屋,每年都有近20万工人进行维护和扩建。

在太学里面学习的都是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总数达到3万多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求学的士子。

这些太学士以贾彪、郭泰为首,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他们给几乎每个权势人物在灵魂深处贴上标签。

凡是被太学士们认可的官员,无不欢欣鼓舞,意气风发。

那些被怀疑甚至被否定的官员,则无不惴惴不安,如履薄冰。

这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被称为“清议”,即使是三公九卿也常常遭到这股清议力量的无情打击。

太学,无疑成了另一个政治中心。

至于宦官集团,虽然一贯为非作歹,见了这些太学士也会不自觉的夹起尾巴,远远逃遁。

太学为东汉政权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出身于太学的官员中,有不少号称“循吏”、“廉吏”,名声极好。

太学在全国都有大批的支持者。

太学名声远播,就连匈奴也会派人来此学习,汉朝皇帝甚至会亲自到太学演讲。

首先喊出诛杀董卓口号的,正是这些长期被儒学思想熏陶的太学士们,他们外表彬彬有礼,可是内心却像火山爆发。

弹劾董卓的奏章从洛阳太学里像雪片一样飞向朝廷。

这些奏章无一列外都落入董卓的手里。

一开始董卓还不以为意,一些学生而已,手无寸铁,能怎么样?

但是这些太学士的言论越来越激烈,董卓脸皮再厚也熬不住了,被激怒的他决定痛下杀手。

夜黑风高,董卓给部下耳语交代好,很快数千董卓大军就出发。

整个太学分为东太学和西太学,都位于都城洛阳的城南,共有面积近10万平米。

整个太学已经群情激愤,学子们不再像往常一样朗朗背诵儒家经典,而是忙着集会演讲,主题无一例外都是诛杀董卓。

几乎每个太学士都以推翻董卓为己任,都在奔走呼号,整个太学里都贴满声讨董卓的口号!

面对热血沸腾的学子们,董卓大军面无表情,像一个个雕塑般骑马立于太学大门口。

太学大门口立着四十六块巨大石碑,上面刻着由蔡邕等人以隶书八分体雕刻的经书。

石经的内容包括《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这些都是官定的儒家经本。

很快东太学和西太学都被重重包围,一只鸟也飞不出去。

贾彪、郭泰被一群凶悍的士兵拖出来。

一名将领厉声喝道:

“倘若求饶,饶尔等不死,若追随董国相,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这个时候组织突围根本来不及了,董卓大军全副武装,手无寸铁的士子们根本不是对手。

贾彪、郭泰两人看了看太学大门口立着的四十六块石碑,自顾自地念诵起来,丝毫没有把凶神恶煞般的董卓手下放在眼里。

被陆陆续续押来的三万太学士挤满了整个太学大门口和附近,所有太学士都跟随着贾彪、郭泰齐声朗诵石刻上的儒家经典。

风高夜黑的洛阳城城南,太学士们面对董卓手下的闪着寒光的屠刀,没有一个退缩,竟然都沉浸在思想的共鸣中。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念诵儒家经典了,董卓大军静静地等待着大屠杀的命令。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名将领的脸色变了下。

另一个董卓手下赶紧低声说道:“事不宜迟,董相国还在等消息。”

这名将领手一挥,

“杀!”

随着冷酷的命令下达,一排长矛前出,最外面的一层太学士们倒下了,他们临死也还在念诵儒家经典,整个念诵节奏居然没有因此而被打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杀”

随着第一排长矛兵后退,又一排长矛兵前出,又是一层太学士倒下,念诵声依然没有被打乱。

一层又一层太学士倒下,血流成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杀”

又一排长矛兵后退,又一排长矛兵前出,又是一层太学士倒下。

一层又一层太学士倒下,血流成河。

贾彪、郭泰两人眼看着爱徒一批批倒下,心早就碎了!

司徒李合之子李固,这个高官子弟,只要有事都是冲锋在前,这次也没例外,倒在了第一批遇难者中。

名士公沙穆,出身贫寒,却依靠自身的品行学问名扬天下,成为天下士子的楷模,可是他也遇难了,就倒在贾彪、郭泰百米开外。

太学生的领袖郭泰出身更加寒微,甚至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可是在太学里没有人歧视他,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众多学子甚至把他推举为学生领袖。

他也遇难了,周围都是和他紧紧抱在一起的年轻的太学士们。

还有颍川人庾乘、杜安、臧洪、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太尉李固的学生郭亮等等。

这些太学士都是公认的奇才,被包括公卿大臣在内的天下人敬仰。

可是现在他们只是一具具冰冷的尸体,静静地躺在太学大门口的石碑周围。

这些石碑是他们的信仰寄托,

贾彪抚摸着石碑,痛哭失声,他不是在畏惧死亡,他是在心疼这些爱徒。

三万太学士都倒下了。

东西太学都燃起冲天大火,贾彪的眼神中却满是幸福回忆。

这些正在烈火中倒塌的太学建筑,承载了多少希望,多少真知灼见,多少热血人生。

“就你个老顽固了,求不求饶?”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贾彪高声唱起了民谣。

千里草,十日卜正是指董卓之名,何青青,不得生,正是百姓痛恨董卓权势熏天,希望他早死的心声。

不等唱完,一挥手,四面八方的长矛齐齐刺向贾彪。

整个太学都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

太学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思想的核心基础,太学被摧毁,儒家的精神圣地顷刻崩塌。

董卓的暴行再一次震惊了整个国家,到处都是悲愤的声讨,每个地方都有激烈的反抗。

怒火点燃了整个国家!

第二天朝议,董卓得意洋洋地宣布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

袁绍当场大怒,站出来揭露董卓的种种禽兽不如的暴行。

众人都跟着指责董卓大逆不道,董卓拔剑怒喝不止。

袁绍也跟着拔剑怒喝,两人眼看就要武力对峙。

吕布站在董卓身后面无表情,手里的方天画戟却被攥的更紧了。

可是董卓并没有给吕布下达动手的命令。

袁绍可是出身于四世三公,大家族汝南袁氏,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

即使是董卓也是受到袁绍的叔叔袁隗的推荐,才当上了并州刺史,连董卓进京也是袁绍给何进出的主意。

只要董卓一下令,吕布只需要抬抬手就可以秒杀袁绍。

袁绍当然也知道这点,可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袁绍,即使面对死亡,也没有丝毫让步。

在众人的竭力劝解下,袁绍才没有能冲上前和董卓拼命。

袁绍头也不回的离去,撂下一句:

“从此以后袁家与董贼势不两立!”

袁绍回到冀州,立即召集部下开始商量讨伐董卓的事宜,此为后话。

袁绍离开后,朝堂上就曹操还有些力量,曹操何等聪明,虽然内心时时刻刻都在滴血,表面却和顺圆融,一言不发。

在董卓女婿李儒的建议下,为了笼络袁氏家族,防止他叛乱,董卓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其余反对者皆被残杀,陈留王刘协终被立为汉献帝,汉少帝刘辩被押往弘农。

董卓的女婿李儒,可是一流谋士,时任弘农的郎中令。

郎中令负责诸侯王的宿卫,被废的少帝刘辩就在弘农,安全警戒全由李儒负责。

在李儒的建议下,董卓令李儒毒杀刘辩和他的母亲何太后。

由于何太后始终不肯委身顺从,董卓就把何太后之母舞阳君处死,弃尸于院中,不得收敛下葬。

董卓还将何进之弟,何太后之兄何苗的坟墓掘开,肢解其尸体,然后扔在路边。

董卓用一系列暴行强制压住了一切反对的声音。

朝堂之上没有人再直接反对董卓,只有司徒王允时不时讥讽董卓。

一次朝会,王允向董卓说自己打到了一头巨大的野猪,足有董相国那么高,也是肥头大耳。

董卓说话时就像野猪般嘶哑。

董卓一向喜欢打猎,此刻很是好奇,赶紧笑呵呵地请王司徒把野猪抬上来。

一群人刚把野猪抬上来,董卓就瞪大眼睛,直呼肥肥肥。

这头野猪果真如司徒王允所说,肥大无比。

众大臣都惊呼不止,虽然贵为大臣,现如今碗里的肉却是越来越少。

眼前这个肥猪足够众大臣饱腹一顿。

董卓开心不已,朝堂上第一次出现这么和睦的场景。

司徒王允一挥手,那些抬猪上来的仆人齐齐举起五个写有字的木牌。

董卓凝神一看,马上呵呵呵地对司徒王允说:

“司徒大人有心了,今晚大家伙就一道把这头野猪吃了,呵嘿嘿,只是这木牌上面的字放反了。”

众大臣仔细看去,只见木牌上面的字是:

“卓董之赏赐”

“呵呵哒,是放反了。”

众大臣和董卓一样开心不已。

晚上董卓的相国府里灯火通明,肉香扑鼻。

众大臣和董卓举杯狂欢。

“这些个鸟人今天怎么一个个那么开心,脑袋都转过弯了?”

看着一个个猛吃猛喝的大臣,董卓心里虽然嘀咕,手上却一个劲地举杯同欢。

第二天董卓醒来后依然兴致盎然,找来女婿李儒一顿自夸。

李儒却苦笑着道:

“哪里是卓董之赏赐,分明是捉董之赏赐,他们这是把你当成野猪吃了!”

董卓手里酒杯哐当掉落在地:

“奶奶个熊,难怪一个个吃的那么开心!我说怎么气氛那么好,敢情都把我当肥猪了!”

“来人啦!给我都捉起来!”

“慢,就让他们说去吧!只要还能给我们办事,就当他们是活死人!”

李儒毕竟是一流谋士,头脑清晰,不像董卓只能看到眼前。

于是朝堂上溜须拍马之声再起,不过每句话都饱含讥讽挖苦嘲笑。

“他奶奶的,你就明说我是野猪好了,不用这么转弯抹角!”

董卓变聪明了些,对于大臣的明面恭维实则嘲讽,也能听懂了。

不过听得多了,董卓的脸皮也厚了几层,居然呵呵乐着和群臣一道挖苦自己。

朝堂之上,包括王允、蔡邕等人,嘴皮子骂人功夫是日新月异,董卓往往要花更久的时间才能听懂其中的意思。

到最后,董卓实在听不懂这些文化人的嘲讽,干脆让女婿李儒负责抄录,回去后再一句一句解释。

王允作为当朝司徒,出身于山西世家大族,从小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信奉儒家思想。

王允和当时的清流派志同道合,甚至比曹操等人还要激进。

除了捕杀过为非作歹的宦官之外,王允甚至揭发宦官集团头目张让与黄巾军勾结。

可惜当时汉灵帝刘宏居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张让赔礼道歉了事。

王允可没有袁绍、曹操两人世家豪族的背景,后来屡遭宦官集团报复,几度入狱,却始终坚贞不屈。

还好后来何进当大将军后,为了抗衡宦官势力,提拔王允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

董卓入京后,为了笼络人心,拜王允为司徒,没想到王允不但不感恩戴德,反倒成了反对董卓的精神领袖。

以王允为首的百官,白天暗讽董卓,晚上聚在一起哭天喊地。

“士大夫吵吵可以,动手还没那个胆子。”

董卓对女婿李儒的提醒不以为意。

直到一个将军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

当时担任洛阳都城禁卫军中越骑校尉官职的一个名叫伍孚的人,于公元189年9月17日,决心亲手刺杀董卓。

虽然他只是一个统领700名禁卫军的小官,但是自小就心怀天下,如今更是决心以身报国。

伍孚这天乘着散朝的机会,故意说有事与董相国商量。

董卓召见伍孚,伍孚本想行刺,却见吕布手持方天画戟不离左右,自知不是对手。

于是伍孚假意汇报工作,完毕后悄咪咪地对董卓说:

“有一个好去处,晚上再说!”

董卓马上心领神会,不过心急的他可等不到晚上。

摆手让示意吕布不要跟上后,董卓就急吼吼地在门外的转角阁道中,搂着伍孚的肩膀低声询问详情。

四周都没有人,现在刺杀最好不过了。

伍孚其实可以等到晚上诱骗董卓出去风流快活的时候,再行刺杀。

洛阳城美女到处都是,那些青楼女子一个个风情万种,比起妃嫔更有一番滋味。

但是正热血沸腾的伍孚已经想不了那么多了,他怀里正藏着一把匕首,那董卓令人恶心的肥头大耳就在肩膀上,只需一个转身,一代枭雄就会灰飞烟灭。

伍孚拔出匕首,对着董卓连刺几下。

可惜狡猾的董卓居然身穿软猬甲,伍孚连续几下都没有得手。

董卓反应迅速,连退几步,并疾呼士兵将伍孚制服。

面对想要刺杀自己的伍孚,董卓大骂:

“你敢造反?”

伍孚大呼:

“我本大汉朝臣子,今天刺杀逆贼董卓,正是为大汉朝尽忠,何来造反!”

吕布赶来二话不说,一戟把伍孚刺死。

董卓立即派人查办伍孚的党羽,与伍孚交好的名士何颙、荀攸入狱,郑泰、华歆等人闻讯立马逃亡投奔袁术。

董卓遭到刺杀后,凶性大发,开始变本加厉。

王允等人夜里祭拜伍孚,一个个哭天喊地,披麻戴孝,白天还得演戏给董卓看,内心无不时时刻刻都在滴血。

这天夜里王允又设宴召集群臣,照例是大哭一场。

曹操参加这种聚会好几次后,终于看清了这些士大夫的软弱无力。

这时曹操决心效法伍孚,以身报国,因此此时的曹操,不再顾及众人脸面,他要用自己的死来唤醒天下人,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正在嚎丧的众人,忽然听见曹操狂笑之声,所有人都停止哭丧,一个个醉眼朦胧地望向曹操。

“可怜的曹孟德,终究还是疯了!”

众人都怜惜地这么想的时候,司徒王允察觉不对劲。

怎么感觉曹操像是在讽刺。

“曹大人有什么高见?”

“他能有什么高见,没看见他都疯了,唉!我等也快了!”

众大臣齐声哀叹。

曹操大喝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怎可哭哭啼啼!”

曹操一向清高自傲,如今却在朝堂上委曲求全,正是刺杀董卓的不二人选。

“不需要十年!”,语重心长的王允一把把曹操拉进后殿。

“知道你想什么,这是我珍藏已久的宝贝。”

曹操一看,厉害啊,居然是七星宝刀。

正想推辞,王允说道:

“现在董贼已经有所警惕,只能以献上宝刀为名,接近董贼,曹大人万不可推辞!”

曹操一怔,随机毫不犹豫地接过七星宝刀。

“年轻人嘛!多担些担子,这次功劳就归我,苦劳归你!光荣着嘞!”

“only you…”

王允还在语重心长地絮叨。

两人走到前殿,众人还在一边痛饮,一边在又哭又笑、之乎者也地嘲讽、诅咒董卓。

最新小说: 分身,不用来搞事情将毫无意义 一天一抽奖,把自己抽成魔女 超级吞噬系统 一岁一个金手指,我不无敌谁无敌 基因大时代 武神天下 开局50灵石和师姐做2小时道侣 斗破苍穹 神魂至尊 食在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