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猴子同意后,李三花没立即离去,而是让他稍等,自己迈着小碎步,来到一个繁茂野草丛前,喵喵两声,转身前肢后刨,开始挖土填埋兔子洞,一时间,尘土飞扬。
“该死的臭狸,扰兔清梦!”
兔子洞内响起一道气急败坏的叫声,透着一股烦躁郁闷,很快一只白兔跑出洞口。
或许是起床气大之故,兔妖双目格外通红,仿佛在发光,瞧着面前损友,她三瓣嘴咆哮:“兔子急了也咬妖,三花,你最好是有急事?否则,老娘一定要你后悔。”
…………
对兔妖的威胁,李三花早就习以为常,别说填兔子窝,就是窝边草都被她玉液浇灌过。
抬爪指了指那只金猴,她说道:“望月,我观那只猴子气数不凡,洪福齐天,未来定有一番造化,你可要随我等一起寻仙访道?”
她将猴子来龙去脉详细解释一遍,又道出自身打算,做邻居九载,又有入道之恩,李三花真心希望兔妖能抓住机会,跟自己同去。
可惜,事与愿违,尽管被这个消息震惊,兔妖瞬间清醒,惺忪睡意荡然无存,可她对离山远行、求仙问道兴趣缺缺,
懒洋洋地瞅了眼金猴,又瞧了眼李三花,呆萌脸上三瓣嘴努动,反向劝道:“知猴知面不知心,那猴子除了好看外,看上去一无是处,山外危险,求仙之路艰难,你修为尚浅,莫要草率决定,免得被带累,遭遇劫数。”
闻言,李三花蠢萌脸上浮现一抹无奈,有些话不能给兔妖解释太细,毕竟,他们不像自己知晓未来之事,她也不能说兔妖话不对,相反以正常妖的思维来看,兔妖言之有理。
表面上看,美猴王就是一只开了灵智,却连修行都不懂的精怪,他求仙问道之举,实在有些异想天开,从东洋大海飘荡而来的说辞,更是夸大其词,胡吹大气,当不得真。
强扭的瓜不甜,见这个邻居不想挪窝,李三花没强求,只好跟她依依惜别。
见自己苦口婆心劝说,狸妖不为所动,态度坚决,兔妖同样没强求,有些气愤道:“比邻而居九载,我在你眼里还不如一只刚见面的猴子,既然你自讨苦吃,那就出山去吧。”
话落,兔妖转身迈腿,钻入洞中。
李三花张口欲言,又不知从何说起,总不能说这只猴子未来会成为齐天大圣?真要讲出来,反而会被认为自己疯了。
她依依不舍,垂头丧气,眉眼微垂,耳朵与尾巴都耷拉下来,似乎连皮毛都有些不鲜亮,缓缓转身,爬回树洞,将几块茯苓塞入口中,这是李三花学会修行后领悟的小法术,肚下原始素囊能当作如意囊、储物袋等来用。
爬出树洞,她迈着小碎步,走向美猴王,跟着他一步三回头地走出山林,见兔妖始终没出现,李三花有些伤感,只是她素来乐观,没纠结太久,很快就看开,对未来充满期待。
穿过茂密山林,此时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中,一道影子被拉得老长,长耳朵、短尾巴、肥身子,正是兔妖,她不知何时起,先行一步,已等候在猎人经常出没的入山口。
李三花顿时瞳孔放大,耳朵竖起,尾巴快速摇摆,迈动四肢,速度如风,飞奔过去。
刚站定,兔妖双耳微动,光芒闪烁,拿出一株老药,主根肥厚,色泽如玉,灵机充裕,气味清香微苦,这赫然是一株百年人参。
将人参丢过去,兔妖背过身去,开口道:“你虽悟性不俗,但才修行九载,时日尚短,修为浅薄,山外危险,没修为傍身会寸步难行,这株百年人参能助你一臂之力。”
“出门在外,小心为上,猴子狐狸心思狡猾,最会蛊惑妖心,你要多长几个心眼,凡事多看多思多学,不要莽撞冲动,更不要全然信任这只猴子,免得上当受骗。”
儿行千里母担忧,兔妖仿佛闺女即将远游的老妈子喋喋不休,连她自己都没发觉。
“我话说完了,你快走吧,免得我心疼后悔,将人参给要回来,你什么都得不到。”
瞧着嘴硬心软的兔妖,李三花瞳孔震动,激动不已,尾巴摇得欢快,她没矫情,将人参妥善收好,探出爪子,从背后抱了抱兔妖,喵喵道:“望月,等着我学成归来,到时候,就是本喵指点你修行,让你早日修成正果。”
晚霞余烬中,一猴一狸离去,兔子别扭地转身,望着那道渐行渐远的熟悉身影,红宝石般的瞳孔里写满担忧与不舍。
动物目力极好,妖者更甚。
此时,李三花正好回头,四目相对,她人立而起,挥动一只前爪作别,随后四肢发力,跳到猴子肩上,迅速消散在远方。
入山口,山狸挥手作别时,兔妖立即转身,欲盖弥彰,直到李三花逐渐化为一个小点,她才转身,人立而起,挥动前腿。
等彻底看不见身影,兔妖终于转身,迈动四肢,朝着一个兔子窝入口奔去。
…………
时光如水,匆匆奔腾。
灵台方寸山,千峰排戟,万仞开屏。
古树参天,密荫幽深,茂林修竹,青山巍峨,绿水环绕,生气盎然,灵机充裕。
苍松翠柏,万载常青托福地;奇花异草,四季常开赛蓬瀛,彩霞氤氲,祥云缭绕。
站在一个古洞前,瞧着烟霞散彩、日月摇光的仙家景象,美猴王上蹿下跳,欢天喜地,李三花百感交集,喜极而泣。
回想过往十载光阴,真是百难千险。
大概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故,当日离开山林后,李三花跟着孙悟空一路流浪,穿街走巷,行走在南瞻部洲大城小县,可谓步步维艰。
偷听夫子讲学,被打出来过;偷吃饭菜,被追赶过;偷宿在柴房,被轰出来过;曾被道士捉妖,被官兵通缉,被猎人捕狩,被游侠仗剑……称不上人人喊打,可也是过街老鼠。
李三花曾在官兵刀下救过猴子,猴子也在道士剑下捞过她,他们一路风雨,同进同退,早在不知不觉间感情渐深,成了生死之交,李三花对猴子的称呼也从猴兄变成猴哥,一字之差,云泥之别,是关系的巨大跨越。
尽管每次都有惊无险,可经历的劫难不可计数,期间,李三花坚定信念,从未想过放弃,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到达此地,她才会生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感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十年经历不全是坏事,见识了各种风景,领略红尘万象,生出诸般感悟,李三花沉淀自身,法力大增,修为增长迅速,道心打磨得格外坚定,红尘炼心十载胜过山林修持数十载,入世第五载就炼化横骨,能够口吐人言。
当然,兔妖所赠百年参也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李三花利用自身优势,经常带着猴子,攀爬到房梁上偷师,这些年学会了木工、制香、丹青、医药等众多技艺,有些精通,有些泛泛,可也算收获颇多。
古洞崖上立有一块石碑,斜月三星洞五个大字熠熠生辉,知晓自己是个添头,李三花没当出头鸟,而是静心等待,看着猴子施为。
他跳上松树摘松子吃,她跟着跳上去。
少顷,洞门打开,一位仙童走了出来,问询一番后,带着一猴一狸步入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