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王政君,仍然沉浸在王莽突然举行禅让大礼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之中。
她的思绪飘回了遥远的过去,那时她刚成为汉宣帝的儿媳,汉朝正值鼎盛时期,国力雄厚。
然而,现在,这个伟大的皇朝竟然在自己家族、自己的大侄子手中走向了终结。
王政君深知,王莽的崛起离不开她的支持,甚至是她主动扶持的结果。
在这最后的时刻,她也颇感后悔。
她掌握着政治大权,却缺乏政治家的品质和决断力,这种矛盾的心态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既然传国玺被拒绝交出,姑侄二人此次见面自然是不欢而散。
王老太后无法分享王莽称帝的喜悦,而王莽此时也顾不上安抚姑母的情绪。
因为他急于赶回未央宫前殿,发布受禅后由刘歆拟定的第一道诏书,为新皇朝的诞生揭开序幕。
王莽之所以选择刘歆担此重任,原因有二:
其一,刘歆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
他擅长舞文弄墨,文字功力深厚,是起草诏书的不二人选。
其二,刘歆身为刘氏宗亲,由他草拟废刘兴王的诏书,颇具深意。
这既是对刘歆才华的肯定,也是对他身份的一种巧妙利用。
刘歆自然明白王莽的用意,也深知这份诏书的重要性。
连忙连夜潜心构思,一篇洋洋洒洒的开国文告终于问世。
文中极尽溢美之词,赞颂王莽血统高贵、德行卓越、功绩斐然,更言其顺应民心天意,理当领受天命,为国尽忠……
丁卯日受命,戊辰日受禅,这两个日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丁卯日寓意着刘氏天命的终结。
而戊辰日恰逢“直定”,是祭祀的吉日,象征着新皇朝的稳定与繁荣。
王莽将刘歆连夜拟定的诏书通告天下。
正式宣布去掉汉号,定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
同时,还改正了朔日,规定新朝以十二月为正月,废除了汉武帝在太初元年所确定的以一月为正月的正朔制度。
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新皇朝的正式诞生,也预示着王莽将开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距离新朝的开国大典仅剩四日,然而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却依旧牢牢掌握在王政君的手中。
王莽前番亲自索要未果,也不好再去自讨没趣。
这次他让堂弟王舜出面。
王舜承袭了父亲王音的稳重与温和,平日里深得王老太皇的信赖,同时也是王莽的心腹。
王舜怀着忐忑的心情踏入长乐宫,只见王政君正端坐于珠帘之后,神色冷峻。
他心中也有些发苦,不得不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上前行礼:
“姑母,舜儿今日特来拜访,有要事相商。”
王老太后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悦:
“哦?
是何要事,竟能让你这位新朝的功臣亲自跑一趟?”
王舜心中一紧,知道姑母这是在故意刁难。
再次咬了咬牙,直接切入正题:
“姑母,皇上对传国玺志在必得。
他希望姑母能够顾全大局,将玉玺交出,以助新朝稳固根基。”
王政君闻言怒极反笑,破口大骂道:
“顾全大局?
你们兄弟,还有整个王氏宗族,都是依仗汉家才得以世代富贵。
不思报答也就算了,竟然还趁着刘氏衰微之际,夺其江山,
这就是他王莽的大局吗?
你们这种行为,简直猪狗不如!
天下间,怎会有你们兄弟这般忘恩负义之人?”
王舜急忙辩解道:“姑母息怒,皇上并无罔顾汉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