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南边,东边,北边,更是各种示好。
然而,四夷之中唯独西边没有动静。
王莽心中不免焦虑,于是派遣中郎将平宪携带重金前往西羌部落,试图以金钱为饵,怂恿他们成为汉朝的附庸。
平宪自然狠狠地把握住这个大好机会,拿着大量真金白银去贿赂羌族首领,不计成本地砸钱求人家臣服。
再次回朝时,就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那些居住在青海湖附近的羌族部落,早就被汉朝的威名和安汉公的仁德所折服。
愿意将青海湖和附近的盐池献给汉朝,自己则迁移到偏远险阻的地方,充当汉朝的藩篱。
实际上却是,西羌臣服与匈奴改名都名实不符。
匈奴的人名和单于的王号虽然有汉文译名,但把“囊知牙斯”改成“知”只是汉人的自娱自乐,对匈奴并无实质性影响。
而西羌此时主要还是游牧民族,少有农业。
他们逐水草而居,土地献与不献只是个形式。
向汉朝称臣既能得到汉朝官方的保护又能拿到一笔财富,对自己的传统习惯也没有影响,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四夷”外交事务从来不是纯粹的外事。
那些与外国真正相关的实质事务,臣民们一般是看不到的。
能让普通臣民看到的所谓外事,都是为了应对国内的民意。
匈奴、西羌与汉廷心照不宣、两边满意,各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也丝毫不耽误王莽小弟平宪的表演。
回朝后就开始了自导自演的一番说辞:
“臣问他们为何要如此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