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加九锡,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完成了。
王莽又一次开创了历史,后世那些想篡权夺位的无不效仿,但都只闻传说,难以见其项背。
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满了长安的街道,带来丝丝凉意。
王莽正在府邸中处理着政务,突然,一个消息让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陈崇回来了。
自从去年春天,王莽为了更深入效仿儒家。
分别派遣了陈崇、王恽、班稚,等八人作为绣衣使者,分赴天下各地去观览风俗。
这期间,王莽在王舜和刘歆等人的辅佐下,任宰衡、受九锡,一切政务都按照陈崇之前规划的“路线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尽管身边不乏能臣,但王莽对陈崇的信任和欣赏始终如一。
王莽深知“采风”这件事对于了解民情、稳固统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恰如《诗经》中的“国风”所描绘的,通过深入民间采集歌谣,能够洞察一地的风俗民情,进而评判统治者的明智与否,民风的淳朴与否。
而布置“采风”这项任务,也并非人人都可以胜任,它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思想。
孟子曾言:“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意指唯有王者兴起,方能普天下采风,以观民俗。
因此,王莽派遣陈崇等人进行采风,并非单纯为了搜寻赞美自己的祥瑞歌谣以备不时之需。
更重要的是,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儒家所推崇的王者之行。
然而,此次派出的八位使者中,最终仅有七人陆续归返长安。
其中中散大夫谯玄,竟在途中闻听王莽荣升宰衡、受赐九锡之消息后,悄然改名换姓,远遁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