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得到消息的顾大姑一脸的不可置信,他前两天还往京市去了电话,他们也没说要回来呀!
来不及多想,连忙向村口走去,顾大姑这些年修炼起来很是刻苦,因此整个人的变化并不大。
姜小柔这边也遇到了一个熟人,那便是陈嫂子,她曾经在土里挖出来的人。
其实一开始姜小柔是没认出陈嫂子的,还是听到她的叫声才认出了人。
“小柔真的是你啊!这么多年不见,你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其实姜小柔今天回来也是做了功课的,她专门给自已烫了一个老气的头,还化了一个稍显年老的妆,毕竟在这个年代,也有五十多岁的年纪了。
可是与村里的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相比,还是嫩了些。
陈嫂子与二嫂的关系最是好,两人亲热的唠了一会,看向姜小柔:“柔啊,这些年你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你。”
说着陈嫂子竟然抹起了眼泪。
这让姜小柔很是触动:“嫂子,你别哭啊!这次回来,我们打算在村里多住一段时间,我还想吃你烙的煎饼呢。”
听了小柔的话,陈嫂子破涕为笑。
“好好,我回去就给你烙,我记得你最喜欢吃我烙的煎饼了。”
几人说着话,顾大姑也到了村口。
“看到行驶的车队,笑弯了眼,好,好,这是全回来啦?”
顾大姑这么些年也去过几次京市,其它人都是见过的,只有姜小柔与顾暮晨她许多年未见了。
顾暮晨与姜小柔回来时,她本打算去京市看望两人的。
家里的厂子出了点事,一直没去成,没想到顾暮晨与姜小柔倒先回来了。
只见顾大姑脚上的步子快了些,来到顾暮晨身旁,激动道:“老四,是你啊,真的是你啊,大姐终于看到了你,大姐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顾大姑哭的惊天动地,这让一向淡漠的顾暮晨很是动容。
“大姐,对不起,这些年让你担心了。”
姐弟俩拥在一起哭诉的画面,让村里的许多人跟着掉眼泪。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不认识顾家这群人,但是顾氏一家出了十来个大学生的事如今还在各个学校流传。
大学是多么难考的事情,而顾家一下子就考了十几个。
把眼前的这些人与传谣中的顾家联系起来,这些孩子的眼里多了一丝敬佩之情。
几年前?六宝回到上元村,在姜小柔与顾暮晨建造房子的边上起了几栋别墅?
姜小柔他们当初建造的那十间砖瓦房也没有推。
顾大姑每几天就会打扫一次,殷红军每年也会修缮好几次屋子。
屋子外边的鱼塘还在,正值盛夏,塘里开满了荷花,燕红军在鱼塘旁边修建了几个凉亭。
鱼塘旁边鸭厂倒是没有了,被燕红军迁移到了别的地方。
上源村地势本来就高,站在这里,感觉离云端很近,整个人的心情很快就好了。
顾暮晨在鱼塘周围扫视了一圈,没有看到燕红军的影子,问道:“大姐,红军那怎么没有看到他?”
闻言,顾大姑笑笑,红军啊,他在食品加工厂呢,那小子托你这个四舅的福,如今在咱们夏县混的也算有模有样,可是知名的农村企业家呢?
我刚刚已经给他去过电话了,现在在回来的路上。
姜小柔与顾暮晨直接回到了他们当初修的三间砖瓦房,姜振华与姜大山也各回各家。
顾大哥,顾二哥,顾三哥,也各自带着儿女回他们的老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