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这话不对。家里有困难,我们做晚辈的能理解。
可您也得理解理解我们。
我和解成一个月就那点工资,
本来就不宽裕,哪还有多余的钱给您啊。”
“哎,于莉,你这话说的?什么叫给我们?”
三大妈反应激烈:
“我刚不是跟你解释了吗?这是我们要你们的钱吗?
这是拿你们的钱,办你们的事。”
一时间,阎家这边气氛紧张,
吵得不可开交,激烈得差点就要动手了。
再说刘家,情况也不乐观。
听到风声的刘光福兄弟三人也慌了神,
下乡吃苦受累,他们可不愿意。
和阎解放、阎解成兄弟的想法一样,
他们也希望老爹托托关系,别让他们这次下乡劳动教育。
和阎埠贵两口子不同,
刘海中两口子虽然没跟儿子们提钱的事,
但这事确实不好办。
因为这阶段是下乡的扫尾时期,
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这项工作。
毫不夸张地说,十几个人盯着一个人,
就看你响不响应号召。
易中海虽然无儿无女,但也被人盯着。
贾张氏心眼多。
老伴走了,儿子也没了,现在贾家就靠秦淮茹撑着。
有秦淮茹在,她贾张氏和家人还能吃饱饭。
要是秦淮茹下乡了,这半年家里可怎么办?
贾张氏说不发愁那是假的。
可她又不好直接找易中海,
就借傻柱的嘴,向易中海诉说贾家的难处。
看似下乡是好事,至少名义上是。
但就是这所谓有关部门宣传的好事,
让四合院炸开了锅。
又不是没下过乡,不少运气好回来得早的,
都说过那段日子的苦。
一个个争当模范先锋,发扬孔融让梨的传统,
有好事不是自己要,而是让给别人。
许大茂从外面回来了,一脸心事重重。
“院里这是咋了?”
看着乱哄哄的院里一群人,许大茂问娄晓娥。
“还能因为啥?下乡那点事呗。”
娄晓娥回答,顺口问:“你跑哪去了?”
许大茂张了张嘴,没出声,
最后把注意力放在了吃瓜群众之一的王同宗身上。
“王哥!”
听到有人叫自己,王同宗循声望去。
“是大茂兄弟啊。有事?”
王同宗问。
只听许大茂没头没尾地说:
“王哥,这次下乡,娥子可能得拜托您照顾一段时间了。”
听到许大茂这话,王同宗当时就懵了。
啥情况?
下乡可是半年时间,街道丁主任说得很清楚。
这哪是照顾一段时间,分明是半年。
王同宗心里想:这傻茂,是不是察觉到啥不对劲了?
可又一想,觉得不对。
要是许大茂知道点啥,
现在不可能心平气和地跟自己在这说话。
王同宗:你小子就不怕这半年,
照顾出个“买一送一”?
额,话说回来,如果真是那样,
貌似这没有生育能力的傻茂还得偷着乐。
“大茂兄弟,到底咋回事?”
王同宗还是问了一句。
许大茂说:“是这样的。
最近我可能要出趟远门,学习提升一下自己。
所以我可能下不了乡了。娥子怕是躲不过去。
所以……您也知道,别人我都信不过。
王哥,您就帮帮忙呗,谁不知道您为人最好了。”
“原来是这样啊!”
王同宗没办法,勉强答应了许大茂的请求。
谁让他王同宗住在许大茂隔壁,又是多年邻居。
睦邻友好,这是邻里精神的基础。
再者,作为邻里精神的传承者,
别人有困难不帮,哪还能叫隔壁老王。
许大茂说的出远门学习,王同宗不太清楚。
但王同宗知道,这小子肯定是在躲麦香岭。
也难怪,他许大茂在麦香岭可是闯了大祸。
不躲着点,要是旧事重提,
到时候可不是喝一壶能解决的,能不能保住小命都难说。
他那事的性质可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原则问题。
很快,王同宗就明白许大茂口中的出门学习是怎么回事了。
因为这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警察,已经到了四合院。
随着这两位同志的出现,吵吵闹闹的大院瞬间安静下来。
这两位同志看着眼生,肯定不是红星派出所的。
他们正是为许大茂而来。
“请问,许大茂住这吗?”
其中一个警官开口。
另一个警官已经发现了许大茂,提醒了身边的同事。
然后,两人直奔许大茂而去。
到了跟前,其中一人二话不说,直接给许大茂戴上了手铐。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在场所有人何止意外,全都懵了。
这啥情况?
许大茂犯啥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