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沿路返回,第五日,来至来时的小城外,才要下马入城,忽然一个小厮打扮的年轻人迎上来道:“请问可是赵昔赵先生?”
赵昔微讶道:“是。你有何贵干?”
年轻人作了个揖道:“赵先生好,我家二公子派我们在这城门口等了四天了,可算遇见您了。”
赵昔道:“你家二公子是……”
年轻人道:“我家公子姓陶,一个多月前才与先生分别,先生还记得吧?”
赵昔了然道:“原来是陶二公子,一个月前他与我分别,说是走商一年期限将至,快回家去了,如今可还好?”
年轻人愁眉苦脸道:“这一个月说来话长,如今公子只托我等带口信来给先生,公子的母亲,也就是我家夫人,身染重病,我们那地界的大夫不中用,故而派小的来求先生一句,可否赶去泉门,替夫人看看病症?”
泉门在幽云到京城方向的路上,是自古繁华之地,盛行儒风,历代出过不少文人名士,如今在当地亦有几个闻名的世家。
那小厮又道:“公子派我等快马先来,他也在路上,赵先生若不便随我等去,也请等一等和公子相见。”说着先将一玉印奉上,作为凭证,赵昔认得这是陶璋随身携带的小印。
他见这小厮所说情形如此紧急,常言道救人如救火,还真耽误不得。便答应道:“既然事态紧急,等我和林兄商量一二。”
说着他和林朝走至一边,道:“林兄,那陶二公子的母亲重病耽误不得。看来和你调查孤鸿老人的事要缓一缓,我得先去一趟泉门。你我怕是要就此别过了。”
林朝道:“我和你去。”
赵昔愣了愣道:“林兄不急着追查孤鸿老人的下落吗?”
林朝道:“孤鸿子仅有的几个亲故,不是隐遁,就是作土,我认得的和他来往最多的就是你。与其胡乱去找线索,不如看你能记起来什么,再者你和孤鸿子交情甚笃,说不定那些人也会盯上你来。”
赵昔听他说得在理,便颔首道:“还是林兄想得周全,那咱们就一同跑一趟泉门。”
事不宜迟,于是随那年轻人和剩下几个伙计会合,便启程沿着官道而去。
赵昔连日的奔波,脸色更加病怏怏的了,可他自己只字不提,林朝便明白劝说也无用。
走了两三日,果然碰见随后赶来的陶璋,这小胖子像是经历了不小变故,整个儿看着瘦了一大圈,见到赵昔,也不似之前那样笑脸嘻嘻的了,像赵昔作了个揖,便请他和自己到马车上单独说话。
赵昔随他上了马车,两人坐定,赵昔先问陶夫人的病情,陶璋仔细道来,赵昔心里琢磨了个大概。陶璋又拿出一个素缎盒子来道:“先生,这是我在京城时,人送的一颗黑蚌珍珠,听说此物磨成细粉,服用是大补,我不晓得对你有没有用,就擅自带来了。”
赵昔讶道:“这也太贵重了,实在不必。”
陶璋摇头道:“先生能二话不说就赶来帮我,比我平日那些朋友不知义气多少。先生若用不着,我再送其他的。”
赵昔见他一个月不见,倒像是长大了几岁,也懂得人情是非了,便收下那珍珠,只道等事情解决后再还给他。
从车上下来回到马上,陶璋打起车帘,看了一眼林朝,对赵昔道:“先生,这位是……”
赵昔道:“这是林朝林大侠,我们本是一同上戏苍山找一位老前辈的,谁知出了点变故,他现在和我一起去泉门,等你母亲的病好转了,我们再去打听那位老前辈的下落。”
陶璋了悟,总觉得有些惧怕这戴面具的人,便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道:“林大侠。”他自小随父母和权贵打交道,觉得此人虽没有那些权贵的骄矜之态,气势却更为慑人。
赵昔骑上坐骑,马儿自发地向林朝身边走了两步,陶璋也缩回车中,继续赶路。
不日便到了泉门,早有管家带着家丁在城外官道上相迎,赵昔是来替人看病的,也就不多作客套,径直入城来到陶璋母子的居处。
陶夫人不过年近四十,或许是因为病痛的缘故,躺在床上形容枯槁,骨瘦如柴,陶璋伴在床边唤她几声,她也只微微睁眼看一眼,又陷入昏睡。
宅子里还请了几位当地小有名头的大夫,皆都束手无策,只开些养心安神的药方,加点甘草,让侍女哄着陶夫人喝下去,却无济于事。
赵昔替她搭了搭脉,身上的病倒不是最致命的,只是病人心情郁结,与其说醒不过来,不如说是不愿醒来。
赵昔和陶璋说了此事,陶璋急切道:“先生,那照您说,竟是治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