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程处默的声音望去,只见胡月楼的楼梯口,程处默等人正与一群身穿皮草、腰缠毛带、头戴帽子的壮汉混战。
看到这些壮汉的装扮,唐峰立刻认出了他们的身份——吐蕃人。
白居易的《缚戎人》诗中记载吐蕃人“身着皮裘系毛带”,他们的腰带极具民族特色,既不同于汉人的丝带,也不同于北方民族和西域各族的革带,而是用纺织物编织的毛带。
长安作为东方的文化和经济中心,这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种。
其中有非洲的黑人,有遥远欧洲的白人,有大食人、胡人、倭人,也有吐蕃人。
仅在长安城内,行商的吐蕃人就有数百人。
不过,眼前的这些吐蕃人与寻常的吐蕃商人不同。
从他们的装扮来看,不像商人,更像是战士。
秦怀玉、程处默等人出身将门,武艺超群,但此刻与这些吐蕃人交手,短时间内竟占不到上风,足以看出这些人的身手不凡。
这时,他的目光向上扫去,无意间落在楼上某个角落,然后停住了。
在那里,站着一个同样打扮的中年吐蕃男子。
虽然这个男人也是吐蕃装束,但在许多细节上又与吐蕃人有所不同。
吐蕃女子梳辫,吐蕃男子也梳辫,但形式似乎与北方民族的辫子不同,不一定是单一的大辫,可能是多个小辫,因此帽子下会呈现“乱发如蓬”的外观。
但这个中年男子的长发梳理得非常整洁,加上那顶鹖冠,与大唐人并无二致。
看他的装扮举止,绝非普通的吐蕃人。
此人显然是吐蕃的贵族,而且握有生死大权。
禄东赞!
这个名字突然出现在唐峰的脑海里。
在这个时期,大唐对吐蕃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少有人知道禄东赞这个人物。
确切地说,大多数大唐人甚至不知道松赞干布的名字。
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的大唐是东方的霸主,无论是突厥还是吐蕃,在他们眼中都是未开化的蛮族部落。
在他北征草原期间,有一批吐蕃人来到长安递交国书。
由于大唐对吐蕃的不了解,即使禄东赞这位吐蕃宰相隐藏在其中,也不会被人发现。
历史上,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禄东赞代表松赞干布来到长安,正是这次长安之行,让这位吐蕃宰相见识到了大唐的繁荣。
回到吐蕃后,他大刀阔斧地在内部进行改革,学习大唐文化,发展本国经济,革新官僚制度,使吐蕃从一个荒蛮的部落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