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那时必须具有上海市户籍,才能凭购粮卡在米店买到定量的大米。早稻米11.5元一百斤。大米15.5元一百斤。(每人每月只供应三斤大米。早稻米则不限量,只是不能超出每人的月定量标准。)
每人每月有各一斤二两的鱼、肉票,菜市场里,正宗野生大黄鱼0.48元一斤。(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上好的、猪大排骨0.96一斤。活鸡也差不多吧,不过得等到过年凭票购买。
说实在话,那时的鸡鸭鱼肉比现在要鲜美的多,难得吃上也许是主要原因吧。
至于蔬菜,甚至西瓜都是以分,角来计算的。南方远路的水果较贵,一般来说都舍不得买。
假如同女朋友逛南京路,请吃一碗肉丝汤面便是将女友万分的娇纵了。王家沙的肉丝汤面,名闻遐迩,得0.45元一碗哪。凭良心话,那面真是美味佳肴。
上下班通勤,单位会替你买一张六元的月票。另售车票,有轨电车全程九分,无轨电车全程一毛三分,汽车全程一毛五分。
会算计的小年轻,凭票买一辆永久、鳯凰自行车,大概170元左右吧,每月单位补贴三元。可以用这补贴的钱给自行车折旧,精打细算,过几年换一辆,永远骑新车,很自豪。车把上装上那会旋转的双铃,那神气,不亚于今天的后生开着一辆AMG.G~63.上街的。
家里我是最小的。父亲每天给我一毛钱吃早点,三分钱的烧饼两个,加一根四分钱的油条。或者是一毛钱一碗的馄饨。或者是一毛钱四个生煎馒头。任选!是不是很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