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前,大奶奶顾氏得了韩府郑夫人的帖,说是请了“德尚班”一个月后来府里头搭台唱戏,便邀了几个相好的妇人一道来府赏戏。今个儿一大早,大奶奶便带了林琴茹、林棋茹和林书茹往韩家去了。
林棋茹这还是头一遭跟着顾氏出府去赴京都这些太太们的应酬,新鲜劲儿溢满心头,打从出门开始,面上的笑就没褪过。顾氏一人坐在前头那辆车,后头紧跟着的便是林家三姐妹所坐,再后头那辆,坐的就是些照顾周全的妈妈、丫头们。
自林大老爷同薛姨娘透露了帮林棋茹相看好的人家后,也不知是林大老爷说过些什么,还是薛姨娘自己开窍了几分,这两母女对待大奶奶顾氏的态度开始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前薛姨娘和林棋茹不过是在顾氏面前佯装得低眉顺目,如今却当面背后都做成一副小低伏的模样。
顾氏也不是傻的,自然知道这两母女的心思。
林大老爷帮林棋茹说的,是时任大理寺卿的颜大人家。虽说是个庶子,却有着几分本事,倒是比京城里那些个门户响亮的世家贵族的纨绔子弟强得不止一两倍去。
所以,虽是个庶子,却多半是能娶得个小户人家的嫡女的。若林棋茹不能记到顾氏的名下,这事最终能不能成,说不得还有几分悬。
虽然林大老爷有了主意,可话说了一半,又留了一半。留的一半未说的,自然想要薛姨娘和林棋茹主动去做。
这些年她们娘俩占着林老太太的偏疼,暗地里搅合着家里头的事情,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没闹出个大动静来,可顾氏这么多年为了保持一家人至少在面子上的和气,退让的次数着实也太多了些。
林大老爷看在眼里,却还是那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
薛姨娘的眼光就只这么短浅,没到这一步,你要让她瞧出个长远厉害来,她还真是瞧花了眼也瞧不出。
如今事到临头了,林大老爷这一点,她总算是明白了些。主要也是因为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顾氏出去应酬,就只带着林琴茹和林书茹,她使尽浑身解数,却到最后还是无计可施。
她和林棋茹焦虑得时间太长,这才深刻地明白了在自家后院、在林老太太占的那些口齿上的小便宜,最终换来的却可能是极为惨烈的代价。
林老太太再偏心她们,却也不能在礼法的嫡庶上为她们撑腰。即便策动了林老太太,让她逼着顾氏将林棋茹记在她名下,顾氏也可以继续用她信手拈来的任何理由,将林棋茹隔绝于京城这些妇人小姐们的应酬之外。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顾氏迫于无奈将林棋茹记在名下,也将她带出府去,只要顾氏在外头的随便一个轻慢眼神,或随便一句云淡风轻的话语,便能让人对林棋茹这个庶女的在府中的地位、印象得出各种各样的揣测。
而且,顾氏这一年半载的态度已经很明显。大房不止林琴茹一个女儿,但她却更愿意带着隔了房的三姑娘出去,明眼人是一看就知道个中因由的。
从前林辰祖、林棋茹还小的时候,薛姨娘最怕的便是顾氏夺了她的一双儿女;如今,想将他们统统记在顾氏名下得着些脸面,却毫无办法,当真是讽刺。
薛姨娘和林棋茹越对顾氏表里如一的恭敬有加,心中越是急得如热锅上被人翻烤着的蚂蚁。
因是有了念想,便越明白名分的重要。于是完全将林辰祖过考而林辰宗落榜的洋洋自得丢弃开去,各种史无前例的狗腿模样。
林辰祖为人虽老成圆滑,却也看不过眼了,拉着薛姨娘同她道:“姨娘这一二十年来同母亲结的梁子哪是几句话就能消磨掉的,还不如比过去的态度稍好一二,再不在家中寻事,也不在祖母面前煽风点火,便是足以。”
他想说,薛姨娘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对大奶奶顾氏的寻衅滋事,顾氏又不是二婶沈氏,随便哄哄,即便说得前言不搭后语的无逻辑,若她能信了一句,便是大功告成的圆满结局。
大奶奶顾氏没这么好哄骗,若她想要放林棋茹一马,便会将林棋茹记了下来,至少在外头时都会好好的待她。若是不想要放她们一马,即便是大老爷出面,怕也是难成其事的。
林棋茹嫁了颜家,是锦上添花,又不是雪中寻炭,不会像是求生一般迫切。林辰祖印象中的林大老爷,从来都知道轻重缓急,为了锦上添花之事,同顾氏生了罅隙,单想想顾氏的娘家人顾家,就觉着有些得不偿失。
他猜,薛姨娘大约也是因为太过知道父亲的秉性,所以才会急得如此。
林棋茹听了林辰祖的一番话愣了愣,本对他用的几个称谓存有异议,却见薛姨娘毫无芥蒂,突然间恍然大悟。
于林辰祖而言,许多事情并没有那么重要,就比如这称谓。他一直认为,有些脸面当讲,有些脸面还真不当讲。薛姨娘从进林家以来,便是个做小的身份,不论林棋茹和自己是不是叫她一辈子母亲,最终说到底都越不去礼法的界定。
既是这样,又为何要为自己寻这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