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石油这儿也是一样。
石油开采商希望往后一段时间开采出来的石油能卖出一个自己能接受的价格,不希望过段时间因为油价大跌卖低了。
石油收购商也希望以后的石油价格不要太高,所以两者才签了期货合约。
石油收购商先交一部分钱,到时他们会拿着期货合约来提石油。
因为石油是一个资源,是一个实物,所以一般叫做“实物期货”。
不过有些人不需要石油,但是他们看好石油,所以他们就会向石油生产商。
或者稍微溢价向石油采购商购买他们持有的石油,或者石油期货合约。
这些人就叫做多方吧。
如果石油生产商往后一段时间还有多余的石油没卖出去,他们当然会卖。
或者他们卖完了,但是有人买他们也会加大开采量,满足这些多方的需求。
但是石油开采量变大,会冲击石油价格,少一点无妨,多了会让石油价格下跌。
所以大部分多方宁愿溢价,也会去找是由收购商购买期货合约。
而一部分石油采购商也会同意。
这部分石油收购商并不是石油公司,可能只是贸易公司。他们不需要石油进行生产,只是一个中间商。
对于他们来说卖给谁都是卖,卖给石油公司和卖给别人没有区别。
石油收购商想着与其等以后石油出来再卖给石油公司,还不如提前锁定利润。
所以他们选择卖给了多方。
而这些购买了石油期货的人可以选择捂住不动,等到石油价格涨了再卖出去。
因为石油是一种原材料,很多公司需要购买石油。
有些企业因为扩大产能,或是不想花钱囤积石油,所以会有缺口。
而他们买石油自然是按照市价购买。哪怕市价涨了,他们还是要买的。
这时候如果油价的涨幅到了那些多方的心理阈值,他们就可以卖给那些需要石油的企业的合约了。
这些企业再拿着合约去石油开采商那里提石油,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在这个石油交易的循环中,石油开采商稳定了收益,石油采购商避免了风险、锁定了利润。
而多方获得了利润,需要石油的生产企业不赚不亏。
这个循环是对大家都有利的,所以自然会存在。
但是在这其中,多方实际上是有很大的风险。
因为如果石油跌了,多方不止赚不到钱,还要亏损。
和多方不一样,有的人觉得石油会跌,就叫空方吧,他们的操作稍微复杂一些。
与多方的步骤差不多,他们也需要去找,但是他们不是买石油或是石油期货合约,而是借。
他们会约定借一段时间,到时候连合约带着一定的利率归还。
然后他们会选择将合约卖出去,等待以后石油价格跌了再把合约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