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需要重新做大量市场调研、重新选品,乃至重新建立采购体系。
之所以要重新建立采购体系,是因为以前的商品贵,里面猫腻就多。
比如需要西尔斯超市需要进某种商品,这种商品市面上有许多,该选谁呢?
因为西尔斯的定位是中产,所以自然不能只以价格论。
那其中说法就很多了,商品的品牌、历史、文化属性等等,都会影响选择。
评判标准不一,自然要看负责人的意见。
那最后选的商品很有可能就涉及到利益交换,商家买通了选购的负责人,让商品被西尔斯选上了。
完全以价格为唯一标准选择商品是不行的,但是完全不以价格为标准那更是不行的。
不管商品卖不卖的动,反正我西尔斯就是要选这家的商品。
这也导致西尔斯的商品损耗率极高。如果把沃尔玛的商品损耗率定为1的话,那么在西尔斯这个数字可能在5到10之间。
如此大的成本差距,自然让西尔斯利润大幅减少。这种采购中的大量的猫腻,是西尔斯衰落的根源之一。
如果现在西尔斯要改革,选商品要再走价格优先,那么这些采购的负责人当然会反对。
以价格论还有什么油水?有什么可操作的空间?大家不要捞钱的吗?
而往往这些人都是在总公司有靠山的,毕竟后面没人大概率也走不到这个位置,而且这些人的背后往往都是西尔斯的董事级别的人物。
那么作为西尔斯的董事长来说,如果他想改成商品采购价格优先,就意味着和大部分董事对立,改革进行不下去。
如果董事长不改的话,那在他在任期间,还是能得到董事们尊重的。并且也可以参与其中,大家也会分他一部分利益。
至于西尔斯这艘巨舰会不会沉船,那就要靠后人的智慧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公司病”的由来。
简简单单一个超市的选品就有如此多的问题,管理体系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沃尔玛在这一点上确实做的非常好,多年来一直高速发展。
哪怕其中出现问题,在山姆·沃尔顿这艘船长的指挥下也迅速得到了解决。
莱昂不得不感叹沃尔玛真的是这个时代的天命之子。人才多,成长速度也快,10多年就把百年老店西尔斯远远甩在了身后。
80年代后西尔斯曾经尝试过改变。
1981年西尔斯公司开始尝试新的零售方式,开设了5家商业中心,主要出售名牌电脑、复印机、计算器、打印机、电话等商品。
1983年西尔斯“未来之店”开业,商店以小饰物为特色,墙面用亚光漆,灯光慢射,屋顶很低。
这种社区型的小店非常成功,利润比预期还要高,使得西尔斯在1983年再次杀入米国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市值为131亿美元。
只不过在开挂一般的沃尔玛之下,西尔斯最后也只是黯然收场。
沃尔玛在1972年上市的时候市值是36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