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当初学新闻学时宣誓的誓言。
当时年轻的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腔热血。
但是他却是在别人都去电视台或者大报社工作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去做了最危险的调查记者。
当时自己是为什么去做调查记者的呢?
是钱吗?开玩笑,为了钱谁会去做调查记者。命都可能没了要钱有什么用。
是名气吗?
调查记者很难出名的,而且出了名就无法再去做调查记者,因为会容易暴露,这导致信息不是一手的。
他自己不就是吗?
因为出名之后没有去实地调查,导致他错信了举报人,成了举报人的棋子,让一家正规企业蒙受了重大损失。
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是啊,我是为了什么而去当调查记者呢?
不为了名,不为了利,那我做调查记者的意义是什么呢?
作为调查记者,曝出那些企业的问题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民众发声啊!
为什么要为民众发声?
只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社会的不公,让民众有说话的渠道,让身为弱势群体的民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恍惚间,查理斯想起了那个小孩子的话:“叔叔,你是我们家的英雄。希望你能一直做记者,像军人一样,一直守护着我们。“
守护,原来是守护啊,查理斯恍然大悟。
他想起这段时间自己屡次打压莱昂却每次都不能成功,每每落于下风。
他经常为此苦恼,认为莱昂是绝无仅有的媒体天才,所以才让自己屡屡吃瘪。
现在想来,之所以自己一直落于下风,是因为莱昂的报纸永远站在民众那一边。
他的报纸写的很清楚,每天的头版抬头就是他们报社的口号“洛杉矶生活报,让生活更美好”。
这让查理斯感到怅然。
媒体肩负着社会的良心,是社会伦理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所有的媒体都不再帮民众说话,那么这个世界将再无正义可言。
那个时候,年轻的他一无所有,却坚定前行。
现在的他事业有成,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却是被迷住了本心。
是啊,我本一无所有,何须惧怕失去。
查理斯终于做出了决定,眼神变得年轻而锐利。
就算面临市政厅的重压,哪怕是面对白宫的声音,他也绝不会妥协。
虽然他现在是《洛杉矶时报》的副总编,但他在心底从来没有忘却自己是一个记者,一个新闻从业者。
他有新闻从业者的底线,那就是面对生命时的敬畏,面对社会不公时的反抗,以及作为媒体人的良知。
如果他都不发声,那么那些痛苦无助死去的老人灵魂都无法解脱。
如果他不发声,那些为国牺牲的人们的灵魂看到自己的父母晚年如此凄惨,会多么憎恨这个国家。
如果他都不发声,以后那些像是圣熙莱养老院之类的机构会更加无恶不作,老人们将会难逃魔爪。
谁不会变老呢?难道要让自己老了之后,沦为别人的猎物吗?
就像马丁·尼莫拉的忏悔诗《我没有说话》中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