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沉思了一会儿后,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我们要找到《校花大赛》参赛群体。我们学校女生有上万人,不可能让每个人女生去参加。
“这么多的人自然依靠学生会的力量肯定选不完,所以一定要有所筛选。
“如果是传统的筛选方法,那就是让她们寄照片,然后通过我们节目组筛选挑出参赛选手。
“但是这种方式会减少了学生们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推荐制。”
维克多闻言好奇地问道:“推荐制?怎么推荐?”
“我对这些女大学生的参赛资格认定,就是需要得到100个学生的联名推荐,不限男女。
“只要凑够了100个人的签名,我们就给予她们参加《校花大赛》的资格。”
维多克有些不解:“100个签名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我们为什么不规定的少一点呢?让参赛的人数多一点不是更热闹吗?”
莱昂微微一笑:“在我们洛杉矶大学,按照课的分类分为大型讲座和小型讨论课。
“大型讲座用于介绍性或基础课程,如导论课或公共必修课。
“小型讨论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常用于专业核心课程或高级课程。
“在小型讨论课中,学生一般比较熟悉,毕竟同学之间经常见到。
“但是这个讨论课里的人数基本都是在20-50人之间,达不到100人。
“如果想要参与校花大赛,只在小型讨论课上找人签名推荐的话,人数不够。
“所以这些想参加校花大赛的人想要获得推荐,就必须拉上自己的朋友,或者将目光放到参加公共课的学生身上。
“而公共课程几百人,大家很多都不认识。这就使得想要参加校花大赛的人与陌生人社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圈,这些人知道消息后,会将消息再次扩散。
“所以通过这种传播,这数百人回去之后又会将消息带给很多人。
“这样不断裂变之下,所有人都会收到《校花大赛》的消息。而由于身边人的参与,也会让他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推荐人数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这些能参赛的人感觉到自己优秀。”
因为米国的大学没有班级,所以这种小型讨论课的人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有班级的雏形。
而莱昂定100人,就是不想他们在小型讨论课就凑齐人,这样她们会自发地
正是基于此,莱昂才会以小型讨论课为基底,相当于让事情破圈。
“说得好啊!”维克多闻言激动地拍了拍手掌,“我已经预感到这次能大赚一笔了。”
“还没完。”莱昂用手虚按,“我还需要更强的参与感。你吩咐下去,让学生会去组织传达。
“就说我们洛杉矶生活报报社准备在洛杉矶大学举办《校花大赛》,但是不知道学生们喜不喜欢,所以我们需要学生们的联名请愿书。
“如果联名请愿人数大于1000人,我们公司就会举办;如果少于1000人,那我们就不会举办。顺便再把参赛标准透露出去。”
“有这个必要吗?”维克多挠了挠头,“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有人不同意?”
莱昂像看弱智一样看着维克多:“当然有必要。这样也是一种宣传,让大家认为这个校花大赛是因为他们才举办的。
“这是一种浓浓的参与感。如此一来他们会更关注这件事情,毕竟自己亲自建立的沙丘,总比别人建立的更有成就感一些。”
“原来是这样啊。”维克多恍然大悟道,举办个比赛的门道原来还有那么多。我现在都有些后悔了,听到你的策划我感觉自己都能搞一个优秀的校花大赛了。”
莱昂闻言淡漠地看维克多一眼:“你确定要单独搞?要不要我们一人搞一个校花大赛,然后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