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悠悠地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只觉浑身如被鬼打过一般剧烈疼痛,且一丝力气也无。他艰难地抬起手腕,望向手上的手表,这才惊觉时间已然过去了漫长的整整十个小时。
他从包里摸出最后的两支注射用葡萄糖,捏断管口灌入口内,随即支起上半身靠在一块凸起的石头堆上休息,默默的观察起了四周的环境,这才发现自己掉入了一个神秘的山洞内,这洞窟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神秘世界。
目测自己躺着的地方距洞口大概有四五米高度,洞口上方,垂挂着许多细长的藤蔓,如幕帘般微微摇曳,藤蔓断了一些,大概是自己掉下来的时候砸断的,这些藤蔓缓冲了他掉下来的力度。
洞壁上闪烁着若有若无的奇异光芒,似是某种古老符文在隐隐律动。地面上有着错综复杂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洞顶垂挂着一些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如獠牙般尖锐,有的似灵芝般圆润,在那朦胧的光线中显得格外诡谲。
一条通道直达洞窟的深处,其内似乎有一团迷雾在缓缓涌动,仿佛隐藏着什么不可捉摸的秘密,让人既感到好奇,又心生敬畏。
洞外寒风凛冽、雪花飘飘,而洞内却有一股温暖的气息从不知名的角落散发出来,与洞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的氛围。
如果是在洞外,估计他早已冻成了冰雕。
休息片刻,慢慢的身上有了一些力气,他从背后取下背包,拿出干粮和水。细嚼慢咽的体会着食物的味道。
连续两天的逃亡,饥渴、寒冷和无时无刻的死亡威胁,让他早已透支了身体,能够安静的躺下来休息片刻,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奢侈。
吃饱喝足后,体力慢慢的恢复了过来,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支手电筒,随后将背包背在身后,捡起地上掉落的匕首反握在手里,他决定深入这个神秘的洞穴里探索一番。
通道大概有两米宽,弥漫着淡淡的尘土味,夹杂着一丝腐朽的气息。手电筒勉强能照亮前方的一小段路,更增添了几分阴森之感。头顶上偶尔会有水滴落下,发出清脆的声响,通道里有一些不知名的动物的森森白骨,皮鞋踩在上面,会发出巨大的断裂的声音,在寂静的通道里回荡,让人的心跳也不禁随之加速。通道蜿蜒曲折,不知通向何方,每走一步都仿佛踏入了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
杨朔一路摆出防御的姿势,慢慢探索前进。
大概前行了4、500米,通道变得赫然开阔起来,一个大概有一百来平方的圆形空间出现在眼前。
踏入这圆形的空间,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穹顶,镶嵌着好几颗巨大的夜明珠,大概是由于洞内光线不足,夜明珠只发出淡淡的白光,洞壁凿刻得特别光滑,上面雕刻着一些精美绝伦的图案,有神话中的神灵与异兽,栩栩如生。
中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石棺,棺盖上雕刻着复杂的花纹和神秘的符号,散发着古老而庄重的气息。石棺四周环绕着数根粗壮的立柱,柱身上同样雕刻着精致的装饰,彰显着尊贵与威严。
角落里摆放着一些古老的陪葬品,有金银打造的器皿,光芒闪耀;有珍珠宝石串成的项链和手链,绚丽夺目;还有古老的书画卷轴,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整个洞穴内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奢华的氛围。
洞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方形小洞,每个洞内均盘腿坐着一个穿着艳丽服装的喇嘛。
喇嘛早已死去,但奇怪的是尸身却并不腐烂,都形成了干尸,灯光照在上面,发出奇异的金色光芒。
每个喇嘛身前都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方都各自摆放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方形木盒,木盒大概是阴沉木所制,历经数年却不腐败。
这…!这大概是一位高僧的墓室。
喜欢看盗墓小说的他,瞬间便被提起了浓厚的兴趣,浑然忘了自己此时正处于的困境。
他决定好好的探索一番。
他小心翼翼的慢慢移动,根据他看过的那些小说的描叙,像这种规格的墓室一般都是隐藏着危险的。
当手电的光线照在那堆闪着光芒的陪葬品上时,出于人类本能的贪欲,让他瞬间忘记了对危险的防御。
他快步向陪葬品靠近。
咔嚓..!一声轻响,他似乎是踩中了什么机关…!他的第六感瞬时让他接收到了危险的信号,全身毛发悚立,冷汗直流,站在那里一动不敢动。
呆了几秒,周遭并未有任何动静,却见陪葬品前方,突然弹出一块木牌,木牌上用藏文写着:“贪欲无厌,消散人念;邪致之财,为自侵欺。
这句话出自于佛教经典“法巨经”,意思是贪欲是无法满足的,它会消磨人的善念。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最终只会伤害自己。
这显然是对世人的警告,也是对他的一种警告。
好在高僧慈悲为怀,先警告一番,并未将他直接抹杀,想到此,心中的贪念全化为了冷汗。不由得后退两步。
随即将目光投向旁边方形洞窟内的高僧干尸。
却见干尸前方平台上一行藏文小字:阿难见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这段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叙了阿难向佛陀请教如何成就菩提的故事,教导世人尊敬智者。
杨朔猜测:前方木盒内,定非凡物,许是高僧留与后世有德之人。
一念至此,杨朔往前一步,朝干尸纳头便拜。
膝、前额撞击石板,发出嘣的声音,刚趴下,顿觉得膝下一软,头顶呼的风声传来,一根长矛般长度的弩箭快速从头顶飞过,狠狠的钉在石棺旁的石柱上,整个箭尖没入石柱之内,足见弩箭之威力巨大。
随即只听咔嚓一声,平台上木盒上盖弹开。
杨朔顿觉万分庆幸,若不是这一跪拜避开弩箭,这超强的一箭定能将他抹杀。
随即欣喜的上前查看,见盒内别无他物,唯有一书。
杨朔拿起书,但见书本由厚实而又略显粗糙的羊皮纸制成,许是经历的岁月太久,纸面微微有些泛黄,封面上用藏文写着:“少林46绝技”。
少林46绝技?各种影视剧中,少林不是只有一本72绝技吗?哪来的46绝技?
少林72绝技其实并非某一僧人所创,也不是网络上流传的达摩所创。根据历史典籍记载,清朝以前关于少林武术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到达摩。少林72绝技的真正创始人是跋陀和其弟子僧稠。
跋陀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是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他是少林寺第一代开山祖师。僧稠俗名孙溪,是武术世家,出家前就是武林高手。出家后,协同师父跋陀,把少林武术发扬光大。
跋陀与弟子僧稠创立之初便只有46绝技,后面的26绝技由历代少林高僧创造和补充。
现代存放于少林藏经阁的那本少林72绝技,其实里面很多都是不适合现代人修炼的,由于战乱和年代久远,许多绝技都已失传,僧人们在整理和修复的时候,并未逐一进行验证,许多的功法最后都成了一种类似于头开钢条、腹断石板等舞台表演技巧型的功法。
眼前的这本书,还停留在46绝技阶段,预估应该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杨朔小心翼翼的捧起这本书,将它放于背包内,来到下一个方形石窟前站定。
但见平台上书: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嗯,这大致是劝人潜心向佛,佛度有缘人的意思吧,管他三七二十一,拜就对了。
想到此,杨朔抢步上前嘣嘣磕头便拜。直到额头磕青了,方盒却并无任何反应。
抬头看去,却见平台下方还有一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去,跟这些和尚打交道真的是好难啊,难道高僧也有耍人的么?这头算是白磕了呀。杨朔不由得一阵暗自诽腹,被磕青的额头,更是疼了起来。
杨朔坐在地上,仔细思考平台上的话,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想不出头绪,杨朔便拿着手电四处乱看,突然看见高僧旁边有一蒲团,蒲团上空空如也。
莫非这高僧是想让我跟他学打坐?好吧,坐坐也无妨,想到这里,杨朔便一屁股坐了上去。
坐上去东看看西看看,依然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为了拿到盒内的东西,杨朔耐着性子,又模仿着干尸盘起腿来。
不对,还是哪里不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是不是同时也暗示一种入定状态?“若此相非相,如何入定”?
想到这里,杨朔便模仿干尸的形态,捏了手印,盘坐于蒲团之上,调整了呼吸,双目微闭,眼观鼻鼻观心,自头顶到脚心如温水浇头般从上而下,全身逐步放松,打起坐来。
杨朔出自于军人世家,但同时也是武术世家,祖祖辈辈修习八极拳,八极拳除修习外劲之外,更重视内功的修习。传统八极拳内功修习主要以站桩两仪桩为主,杨朔家族传下来的内功修习增加了打通任督二脉内气运行为辅,故打坐对于杨朔来说并不陌生。
坐了片刻,随着呼吸的调整和身心的放松,周围事物开始慢慢的模糊起来,杨朔开始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杨朔惊喜的发现数个绚丽的光团环绕在自己周围并快速的移动,虽然双目已经闭上,却又能“看”见周围的景物,这跟之前自己练功时的内视不一样,内视只能看见自身身体内的真气运行,莫非自己开了“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