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科幻 > 兄弟CS:牢王一带五 > 第十四章 林弦

第十四章 林弦(1 / 1)

“动态进攻或者动态防守,在我看来,核心其实就四个字,”

王小明今天讲解的依然是点子哥的demo,

“也就是随机应变!”

在林弦看来,随机应变不就是见风使舵,对面重点打哪儿就守哪儿,对面重点守哪儿就不打哪儿。

“想要达成这样的效果,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

Heroic对阵Vitality,Inferno,16:13

王小明的demo讲解变得越来越细,涉及到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林弦却注意到,此前都不怎么抬头的陆阳,自从王小明说了“我们将征战FACEIT”之后,便愈发好学了起来。

甚至还会时不时提问。

他终于明白,自己之前以为的五个人熟悉和接受起了彼此,其实完全都是错觉。

也对,熟悉一个人都那么难了,更不要说接受对方。

但就是在王小明那天的话后,似乎整个战队的氛围,都真的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林弦思考了很久,才恍然意识到,是因为有了盼头!

没有希望的战队就像看不到对岸的游泳者,总有放弃的时候。

可现在有了赞助者,有了能扛着他们整个战队乃至整个俱乐部前进的巨人,他们自然就不需要再多关心那些琐碎的事情了。

王小明甚至还特意请了保洁,还给自己请了个助理,负责外卖和快递方面的事情。

像现在这样讲解demo的时候,还能当一下记录员,将重点记录下来。

林弦拿起旁边的杯子喝了一口,里面泡的是金银花,味道确实还蛮不错的。

这是那个助理的建议,他认为养生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像他们这样的就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养身。

不然等到以后一身职业病的时候,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喝了口金银花泡水提提神之后,林弦继续听王小明的demo讲解。

王小明拿出了双方共十个队员的六边形图,也就是rating2.0总评分、DPR每回合平均死亡数、KAST有效回合率、Impact影响力数值、ADR每回合平均伤害、KPR每回合击杀数。

rating2.0、DPR、ADR和KPR没什么好多讲的,王小明快速跳过。

重点放在了KAST和Impact上:

“先讲一下KAST,也就是kill击杀、assist助攻、survived存活、traded人数互换。

KAST指的就是有效回合率,或者说完成上述四项任意一项的百分率。

通俗点讲就是参团率或者不白给率。

这里说一下人数互换,比如给队友拉了枪线,队友造成击杀。

即使没有助攻都行。

换句话说就是,这回合击杀你的敌人很快被你的队友补枪击杀。

你完成了一次人数上的互换。”

林弦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然后是Impact,rating1.0的时候它仅仅基于多杀回合数。

但现在是rating2.0,需要将多杀、首杀、残局获胜等多个因素考虑在内。”

对于rating1.0和rating2.0,林弦当然是知道的,因为他在网上查过:

rating1.0的初衷是取代当时最流行的评价指标K/D击杀死亡比。

击杀死亡比有许多缺点,特别是它有利于比赛回合数较少的选手。

其死亡数较少,从而具有较高的击杀死亡比。

这就是为什么它在比较不同比赛的表现时并没有真正的用处。

rating1.0的算法相对而言并不复杂。

首先根据统计结果得到每回合平均击杀数,比方说假设为0.679。

那么如果一位选手在18个回合中有22次击杀,即每回合击杀1.22次,他的“击杀评分”为1.80。

这意味着他的表现比平均水平好80%。

类似地,以同样的方式计算“存活评分”以及“多杀回合数评分”,然后将这三个值相加并除以2.7。

通过这种归一化使平均值为1的方法,就得到了rating1.0。

值得一提的是,“存活评分”要乘以0.7的系数,因为彼时认为在存活不如击杀重要。

这实际上与rating 2.0是截然相反的。

而与rating1.0相比,rating2.0能更准确地反映选手的表现。

尤其是那些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做出贡献的选手。

例如KAST是一个能很好地描述回合稳定性的统计数据,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注意到像?TACO?这样不会打出亮眼数据但经常以别的方式为团队做出贡献的选手。

按照林弦看到的网上的说法是,rating1.0和rating2.0主要有三个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在rating2.0中CT方和T方的计算公式不同。

第二个区别是rating2.0不再采用“待计算值除以平均值”的计算方式,而是改进为计算标准差。

最大的区别自然是rating2.0的计算涉及了ADR和KAST等更多因素。

此外少于60点伤害的击杀的击杀奖励较少,交换死亡的死亡惩罚较少。

大致的的rating2.0计算公式如下:

rating2.0=0.3591×KPR?0.5329×DPR+0.2372×Impact+0.0032×ADR+0.0073×KAST+0.1587

可以看到在rating2.0中,存活被认为远比击杀更为重要,这也是rating2.0受到诟病的一点。

“我杀得多,rating竟然比怯战蜥蜴低!

凭什么?”

像林弦,他以前几乎不关心rating,只看K/D,也就是击杀死亡比。

K/D越高,说明这个人越厉害。

但现在,他却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错误的。

高K/D其实压根儿代表不了什么。

难道说一个人整场比赛只杀了五个,但一次都没有死,他就比死了十几次却杀了二十几个人的队友更厉害吗?

当然,rating也不是一个完美的评价指标。

特别是在rating2.0的计算公式中“存活比击杀更为重要”这一特点,在最近几年由于Jame和sh1ro两位选手的存在而饱受诟病。

击杀和死亡一直是CS2最重要的两项数据,而提高rating的两种方式也与二者息息相关。

对于直接的方式而言,更多的击杀带来更高的rating是显而易见的。

容易被忽视的是,提高生存能力同样可以间接地提高rating,甚至这种间接的方式在某些时候比直接的方式更为高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上半年rating最高的两位选手是s1mple和sh1ro。

二人rating相差无几,但是在KPR、Impact和ADR这样对比赛有直接影响的数据上,s1mple远胜过sh1ro。

那么为什么sh1ro有这么高的rating呢?

简而言之就是save。

sh1ro有史无前例的0.51的超低DPR和高达78.0%的KAST。

所以在rating2.0的体系中,sh1ro的高频率save行为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那么这两位选手的表现在一个级别上吗?

答案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有传言说,rating3.0很快就会替代rating2.0。

听说,rating3.0依然会肯定save的价值,但不会那么夸大。

同时,还会考虑RWS回合胜利贡献值。

以前的林弦虽然几乎不关心rating,但也是有自己看法的。

他认为rating应该是一个纯粹地评估选手个人能力的指标,不应当将其与团队的胜败过多地联系起来。

例如在eco回合中打击对手经济的贡献在RWS中就没有任何体现,败方选手的出色表现也会被RWS忽视。

话说回来,王小明之前其实提到过rating,他认为如果能将KPR、Impact和ADR的权重适当提高,将DPR和KAST的权重适当降低,那就太棒了。

言归正传,林弦丢掉了脑海里杂乱的想法,继续听王小明在说些什么。

此时的demo讲解已经结束,王小明说了一下最近的一些打算。

比如说他准备报名参加完美世界CS2西南地区邀请赛,该赛事不同于完美世界CS2全民邀请赛。

只有战队能参加,兵队是参加不了的。

WM战队和盐业俱乐部,王小明在获得赞助前,就已经完成了在线注册。

所以他们是有资格参加的。

当然,完美世界CS2西南地区邀请赛面向了D、E、F三个赛事级别,因此到时候不仅仅有F级战队,还有E级和D级的。

没准儿到时候,还能撞上Young TYLOO。

最新小说: 九叔:我成了千鹤道长,威震道门 拥有双天赋的我成为最强玩家 爱在温柔里生长 地球人实在太凶猛了 娇笙惯养po 麒麟神相 末世:播种女神暴击,亿倍返还 诸界末日在线 尸兄 我给末世主角们发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