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其实,他的核心意图都凝聚在最后的那句话里。
在谈话的过程中,校长还故意装出一副委屈的模样,时不时地偷偷瞥向徐泽。
这种心酸并非完全出于表演,而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校长不仅要忙碌于学校的各项事务,还要兼顾家庭琐事,尤其是回家后还要辅导小孙女写作业。
年过六旬的他,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可谓不小。
而他之所以说出那句话,其实是想向徐泽传达一个微妙的暗示。
如果徐泽能每天为他沏上一杯好茶,那他岂不是能每天都品尝到美味的茶水,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
徐泽自然听出了校长话中的弦外之音。但他并没有直接挑明,也没有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微微一笑,转移了话题:“是啊,现在孩子们的作业确实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了。”
校长见状,心中不禁有些无奈:“我这暗示还不够明显吗?都快直说了,这小子怎么还没听出来?”
他猜测,徐泽肯定是知道他的心意,但故意避开那句关键的话,谈论其他话题。
于是,校长决定再试一次,将话题拉回到他的意图上。
他转了转眼珠,感叹道:“没错,做学生不容易,做家长更难。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其实也是给家长留的作业。我这把老骨头,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天天熬夜,你看我这黑眼圈都出来了。”
说着,校长将头凑近徐泽,指着自己满是皱纹的眼窝,“你看到了吗?这黑眼圈这么明显。我听说金骏眉有提神消疲的功效,但这手艺我估计我是练不出来了。”
说完这番话,校长满怀期待地看着徐泽,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在场的人都被校长的话给震住了,似乎他的话中隐含着某种特殊的请求。
原本,大家都以为他是在为现在孩子作业繁重、学习压力大的问题而抱怨,但仔细一听,却感觉味道有些不对。
这哪是单纯的抱怨?
这更像是校长在暗示,希望今后能常常享受到徐泽泡的茶。
对于校长的弦外之音,徐泽自然早已心领神会,但他并没有直接回应,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
他巧妙地将话题转向了校长的茶道技术,带着几分调侃地说道:“确实如此,校长您的茶道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记得要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不然孩子作业再多,您的黑眼圈就更严重了。”
校长一时语塞,无奈地看着徐泽。
他原本想与徐泽深入探讨一下教育问题,没想到徐泽却跟他扯起了茶道和健康。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校长最终败下阵来,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坦言道:“我就不该跟你扯这么多。不过,我刚才说的确实是我心里所想的。现在的孩子,作业确实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我孙女才初一,在我的辅导下,还要写到半夜,每一科都有一大堆卷子和练习题。”
尽管身为校长,他对现在的教育制度也颇有怨言。
徐泽对此表示理解,点了点头说道:“确实,现在学生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教育局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压力,但老师们似乎总觉得自己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可实际上呢,学生们却常常要熬夜才能完成。我有时候甚至怀疑,老师们是不是在数学方面有些欠缺,就像他们从未好好上过数学课一样。”
校长听得一愣,茫然地看着徐泽,显然被他的这番话给逗乐了。
一时间,大家陷入了一种困惑的状态,
不确定自己和徐泽的对话是否从一开始就在不同的频道上。
这个疑问在众人心里盘旋:为何徐泽会觉得老师似乎从未接受过数学课的熏陶呢?这个结论究竟是基于哪些事实和观察得出的?
这突如其来的转折让大家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讨论与学生们作业繁重之间究竟有何联系?这种突兀的跳跃性思维,让所有人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现场的氛围也显得有些尴尬,不仅是校长,连旁边的班助、导员,以及所有在场的观众都露出了一脸茫然的神情。
校长似乎也不打算再纠结于之前的话题,转而对徐泽接下来可能的说辞产生了好奇。
徐泽环顾四周,然后开口问道:“我们都有过作业没写完,被老师责备的经历吧?”这个问题让在场的同学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虽然这个问题有些突兀,但仔细回想,大家确实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即便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难免会有作业没写完的时候。
有些同学微微点头,表示认同,而有些同学则歪着头,好奇地看着徐泽,想要知道他接下来会说什么。
校长也双手抱胸,静静地等待着徐泽的发言。
徐泽继续说道:“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老师们是不是都来自同一个学校,而且都没有学过数学。因为他们总是会用相同的话术来批评我们,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老师,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为什么这一点点作业,总是有人写不完?总是要拖拖拉拉的?放学回家明明有时间,怎么就完成不了这一点点作业?难道一天连一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吗?’”
徐泽说完后,刻意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回忆那些被老师责备的时刻。
然后他学着老师的口气,一字一句地重复了那些熟悉的话语。
同学们听后陷入了沉思,随后他们的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起来,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无论是后天努力成为好学生的,还是从小就优秀到大的,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徐泽的这番话,无疑戳中了大家的共同回忆和感受。
有些同学,或许未曾亲耳听到老师说过某些话,但这些话语却仿佛在他们心中回荡。
就连班级的导师,也对这些观点表示了深深的认同。
这些话语听起来是如此熟悉,仿佛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这又与老师是否学过数学有何关联呢?
校长充满兴趣地注视着徐泽,虽然表面上这些话语似乎毫无联系,但他深知,既然是由徐泽提出,必定蕴含着某种深意。
同学们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就连正在观看直播的观众们也感到一头雾水。
徐泽见状,没有再继续卖关子,他清晰地说道:“如果老师真的懂数学,那么为何连1+1=2这样简单的数学题都无法理解呢?”
“老师或许从未深入思考过,为何他口中的‘一点点’作业,对学生们来说却总是无法按时完成。”
“这是因为,当老师们这样想的时候……”
“不仅是语文老师,英语老师、数学老师、生物老师、化学老师、物理老师,乃至历史老师、地理老师和政治老师,他们可能都有同样的想法。”
徐泽的这番解释,让大家有种拨云见日的顿悟感,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