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相遇让只有十岁的小女孩春心萌动。
她急切回到宫中找到母后陈氏说“母后,我自己看中一个陪读的先生,他博览全书”
母后听后笑到“哪有自己找陪读的?一个女孩子能读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行了,还要什么陪读?”
“不嘛。我就要一个男陪读”夏蒂撒娇道。
夏蒂是陈氏与夫君恩爱十年后才生下这个娇女,所以对她一直宠爱。
母后听说还是一个男陪读,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很严肃说“男女授受不亲,陪读不行,男陪读更不行”
“你看人家胡人女子,骑马舞刀都行,为啥夏人女子不行?父王还娶了胡人做妾都是母后亲允的”夏蒂反驳陈氏。
陈氏生了儿子之后生了一场大病就绝经了。
一个女人绝了经期就再无女人风情。
陈氏考虑到候府人丁不能太单一,就准许他纳妾生子。
陈氏与夫君相商打算娶逊国、陈国、威国庶出公主,可是,她们一听说远嫁北凉都拒绝了。
无奈,陈氏只好在宫中寻了几位曳舞的胡人女子。
灵寿城胡人女子众多,又生的妖媚动人。
后来给夏候生了八个孩子,其中五个儿子加三个姑娘。
陈氏见女儿强词夺理再不搭理,而是转身去了王上议书院。
陈氏是陈国庶出公主。
当初她嫁给夏季良也是两国连姻的一种方式。
没想到嫁去威国没几年,威国举兵拿下白狄国。
威国和白狄国并没有国土之争,而是在一次多国会盟上白狄国王轻慢了夏季良的父王。
出于报复,他举兵借道逊国把白狄人的国家给灭了。将白狄人赶出中原,去了大漠孤烟深处。
领兵的主将正时杨乐。
为了镇守这块飞地,就让陈氏和夫君夏季良当了飞地之候。
并留下主将杨乐给他镇守边关、王宫大内。
夏季良来到这个山城,有山有水好灵秀,更名为灵寿城。
开始,他只是称候。
夏季良本是一届文生,只懂得琴棋书画,对治国理政安天下一窍不通。
在他理政的日子里,多是他身边的内侍和军机大臣帮助处理,而他则沉迷在与文人谈诗作画当中。
陈王后在书房中找到他时,他正在做画。
陈后对他说“大王,咱家蒂儿找了一个男陪读陪她读书”
“男陪读?岂有此理,男女授受不亲,她不懂吗?不许”
夏王虽然娇宠女儿,但伤风败俗的事情也是有底线的。
见夫人还站在不动又说“你的意思……?”
“女儿大了,需要找个好的人家定亲,免得胡思乱想”
陈后说。
“这事我会考虑的。我觉得跟随我家多年的杨家三公子不错。我看着他长大,他的身体和武艺、诗书都可以。小小年纪就是中将统领整个王宫卫军的统领”
“杨暮云?”陈后问。
“你没注意到每次杨统领每天巡视王宫时都会找借口去看蒂儿。杨暮云已经十七了,蒂儿十岁,等蒂儿年满十五就可以出嫁了,年龄刚好”
“只要夫君看准的人,我做娘的就放心。我回去把这事给蒂儿挑明了”陈后喜笑颜开。
她也很满意这装亲事。
杨乐给威国出了不少力,每次沙场上免不了有他的身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卒成为一名名将,都是他的那根木棍横扫沙场立的功劳。
他的棍术堪称一绝,就是刀剑都无法与他抗衡。
他的那根棍舞动起来只能听到呜呜的风声,根本见不到影子,所以,江湖上称杨乐为无影棍师。
他的膝下有三子。分别是:老大杨超雄,老二杨朝歌,老三杨暮云。
威国老国王考虑到灵寿城就屁大一点地方,无需杨家三个男人镇守;就把老大杨超雄调回威国做了将军。统领三军为上将。
当年,威国王与白狄国恩怨不深,也就没让杨乐屠城,城中还是留下很多原著居民白狄人。
有杨乐镇守灵寿,夏季良夫妻安安稳稳守了十年没有战事。
城中人口越来越多,百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夏候觉得做候是一件很安逸的事情,在一次议事时有人提出:边疆很和平,养这么多士卒是一笔很大的浪费,让他们解甲归田。
杨乐极力反对,他指出这样做白狄人会卷土重来的。
朝堂中有不少白狄人,他们异口同声道“我们白狄人都心甘情愿称臣了。真是睁眼说瞎话”
把杨乐兑了回去。
夏候听了也是贻笑大方,不了了之。
杨乐高声喊道“大王,如果士兵解甲归田,白狄人会趁虚而入的,您不能解散军队呀”
无论他提醒多少次,夏候真的同意了这招。
杨乐一连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思忖着杨家何去何从?他的旧部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都是他从威国和夫人逊国带来的家族中的人。
如果解甲归田是不能留在这里的,他必须考虑到这些人出路。
他变卖了很多家产,然后将这些旧部送回了威国或者逊国夫人的娘家。
等这些事情办完之后,老将军每次朝仪都是站在最后排默默无声。
不久,夏候的老爹死了。
奔丧回来之后,夏候将自己的城池改为灵寿国,自称王。
远在威国的新国君夏季熙这个兄长对他极其不满。
心想:我是大哥,把爹熬死了才称王,你倒好,称王称霸是多么的自由!
将在外,君臣有所不受。
大哥不满意,也奈何不了这个称王的兄弟。
自从夏季良称王改国之后,自此没有朝威国进供物资和珍宝。
八月十六这天早晨,杨乐今日突然见内侍总管前来府上。
赶忙拱手相应道“王总管真是稀客呀。看座看座”
王总管摆摆手说“大王让我给您送来月饼。同时我来对您说声恭喜,您家三公子被王上看上了。王上让咱家来是想问问您的想法”
杨乐不愧有官场老将,他忙跪地接过装有月饼的锦盒道“多谢大王没有忘记老臣,还想着老臣没有吃月饼。可是,今天是八月十六呀。是昨天的中秋呀”
王总管听出弦外之音道“大王并没有忘记你,今日专门让我给你送喜讯来了。”
“王总管您误会了。日子我没记错,月饼我还是照样会领赏的。如果能给王当乘龙快婿就是享清福,也就不用上战场。”
“这么说你同意了”王总管问。
杨乐点点头。
“那好,我就回宫禀报”
杨乐等王总管一走,马上叫来夫人道“我得使出一个法子让大王打消这个念头,听说夏公主脾气不好,非常任性。我家儿子脾气刚烈也不是俯首帖耳的主。看大王如此焦急给她寻亲,一定有什么幺蛾子作怪。再说我们这个夏王只是一个书呆子,哪能治国安邦?瞧他身边的那些人,都是些死读书的家伙,尽出馊主意。老臣的话他充耳不闻。现在灵寿宫中几乎都是白狄人。跟随我的老兵都走了。看来我们也该走了。”
“大王会允准我们回去吗?”夫人问。
“你和儿子找个借口回去。等你们回到逊国之后,我随后写封免职信就退了。我这个将军位置人家早就垂涎已久”
杨乐夫人是逊国人,早年杨乐什么还是穷光蛋是就嫁给他了。
夫人娘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
当年杨夫人的爹是看上了杨乐的武艺和身体。他力大如牛,而且武艺高超,能使得一手木棍。
杨乐家原本也是名门出身,他的祖先跟错了主,那一脉都送上了断头台。而他使用一根木棍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来,保全了一条小命。
流浪到逊国后,打短工做了刘家的奴仆。
后来跟随杨乐去了威国当丁,在攻打齐城之战时立了军功。
他被威国封为上将,随后封为将军,最后攻打白狄国一举成名天下知。
威国大王让他留下来辅佐他的夏季良夫妻。
刚开始夏候对他很是客气尊重,自从他建国封王之后,似乎把他这个老臣忘记了。
中秋也没一个月饼送来。
月饼虽然他没少吃,可是大王送来的月饼就是不一样。
时间一长,他的内心起了微妙的变化。
王宫花园的花匠都是杨乐从威国、逊国带过来亲戚朋友。
白狄人除了喝酒、唱歌、跳舞、骑马、放牛羊外,其他一概不会。
他让马夫架着车去了公主府后花园,故意将马鞭扬得震天响。
花匠杨二虎听见马鞭声立即打开后门迎了出来。
杨二虎名字听起来很威武,可是他的个头却像一个砍掉半截腿的人。
夏蒂每次看到他总是喜欢叫他竹鼠。竹鼠长得又黑又胖又矮墩墩的。
杨二虎有一手养花技术,在这北凉之地能种出江南才能活的花来,对北凉人来说就是一桩奇事。
虽然夏蒂讨厌看到杨二虎,却不讨厌他养出来的各色花朵,包括那棵杏子树。
杨乐将军撩开车帘。
杨二虎立即朝他鞠躬请安“叩见将军”
杨乐摆摆手说“自家人不用客气,最近府中可安好?”
也不言明是公主府,外人一听是问杨二虎自家的事。
“有,咱家可能要来一个陪读朗”他朝将军鬼魅一笑。
“好了。我去上朝了。等有空去我家喝茶”
“好呢,谢将军”杨二虎起身朝远去的马车拱手。
能去将军家喝茶是杨二虎最期盼的事。
夏蒂在宫殿门口拦住了母后,急迫道“父王怎么说”
“他给你寻了一门好亲事,不防对你直说吧,杨暮云不错,你父王和母后都认为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不,我不嫁杨三郎,瞧他的眼珠子像狼一样凶狠,我害怕”
“那叫威武,你知道什么?”
母后陈氏没理会她。
夏蒂耍起赖来说“我要找一个像父王一样斯文的人做夫君。你都不知道我请的陪读长什么样子,就武断人家没有真才实学?”
陈王后觉得蒂儿说得有理道“等几天吧,找个机会带进宫让本宫先看看,如果可以我再告诉你父王”
夏蒂抱住母亲亲昵起来说“这才是我的好母后”
等了几日,不见母后禀报父王,夏蒂擅自就将跳水的那人带回宫中。
顺子怕挨板子,就急匆匆去王宫找王总管去了,向他汇报了公主擅自带男人进宫的事情。
顺子出宫时正好遇见杨乐将军,见顺子不安的神色就问“顺子,急啥?慌慌张张的”
顺子左右瞧了瞧说“不得了了,俺家主子带一个男陪读进宫了。这不,我怕挨板子就跑来告诉大王”
“做的对。不知这个陪读是什么人?”将军问。
“一个不得志的穷书生。十五那天我家公主偷偷出去逛灯会,遇到那人跳河,还是我把他捞上来的。把我冻得小死”顺子说这话,感觉一股寒意袭来,将身子缩了缩。
“看得出来是哪里人吗?”杨将军问。
“好像是白狄人,又像夏人”
顺子摸摸头思索了一下说道。
“嗯,主子的话还是少说给别人听,除我例外”杨将军从袖口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他道。
“谢谢将军,俺知道保密。您又不是外人,咱们都是从威国过来的,一家人”
杨将军摆摆手让顺子走了。
他望着远去的背影发愣,心情更加糟糕起来。
刚才在宫殿上大王根本无心讨论国事。而是拿出他最近画的俊马图让大臣们欣赏。
本以为退朝之后大王会召见他,朝廷官员都走光了也不见王总管出来。
他傻呆呆在朝廷中站了一个时辰,失望透顶、沮丧的出来。
顺子的话让他下了决心离开灵寿国。
他又重新回到大殿前朝内侍道“请内侍传个话给王总管,有重要的事情说给王上听”
内侍进入内殿不久就出来了。
王总管见到他很不高兴地问“将军没有战事有何急事禀报?”
将军忙拱手道“我夫人娘舅病重,捎来信来说想见他妹妹一面,请大王恩准。还劳烦总管大人给我家准备三个出关符。”说着掏出一锭金子递给王总管。
王总管接过金子脸上立即笑着说“将军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明天给你办好”
夏季良听完内侍王总管的传话大为震惊。想不到蒂儿不顾廉耻偷偷将男人带进宫。
他气得火冒三丈呵斥“你们这些卫士是干什么的?一个男人就能随便进宫?”
王总管说“还是顺了公主的意思吧,人都带进来了,能送出去吗?依奴才的意思让一个最信任的官宦子弟也来陪读如何?即不能让公主坏了名声,也不能让外人有非分之想”
“这个办法极好,谁可以来当陪读?”大王问。
“我看杨家三公子可以,您不是想让他成为女婿吗?他刚好是宫廷卫士,让他白天就在文渊阁当值岂不更好?,也方便他们俩培养感情”
王总管平常与杨将军不对眼,他也能琢磨出将军的想法。这个滑头的老内侍就是只认钱的主。
很长时间没有战事,将军就是一个闲人。他也就几乎不与杨乐往来。
现在大王身边最得意的人不是将军,而是那些午文弄墨的人。
他瞧出杨将军想逃走,我偏不让你儿子走。你老了,去哪儿人家也不会重用了。他三儿子不一样,杨暮云的棍棍耍得比他爹还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