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的最佳年纪是多大?是不是越小越好?其实修武的最佳年纪是成年后,这时骨骼已基本发育成熟,怎么练都不至于把身体练得变形。
虽然越早可塑性越强,但是容易把人练废,但是一些辅助性动作也是可以做的,例如站站桩,打打拳也是可以的。
一、明劲,明劲是显形于外的劲,“由内着眼,从外着手“的一种功夫,也是筑基壮体、易骨示增力和整发合劲的锻炼过程。明劲在三体势中的练法是主于合而刚,在拳法中的练法是主于整而发。在练习中,又有僵中之刚和柔中之刚两种区别,僵刚与柔刚主要的区别部位在于上肢和手。僵刚是初学拳法者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学者还未换过劲来,一时还不能抛开自己本身原有的僵力,所以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都极力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体现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因此要求学者在练习之中,要逐步将这种僵力,换为圆活灵巧之劲,其具体方法主要有:
第一、松肩.肩关节是上肢中的根节,根节肩峰骨放松落下之后,才能使肩井穴得以开放,肩关节也才能得以开扩,使气血流畅、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达到不僵不滞,转动灵活的目的。
第二、肘尖要下垂.并使前臂中的尺桡二骨(主要是尺骨)蕴藏一定的内劲,以使用全手上的劲力,逐步向肘部转移.
第三、塌腕.要反劲气、意识主要地注在神门穴上,使劲力内含以使手的劲力分清阴阳,划清虚实。
第四、劳宫穴宜内含,其吸力不可过实过大.要使五指弯曲成弓形。自然地相分伸出,此种练法既谓之换劲,也谓之“有心求柔,无意成刚“之功夫.它与“全力注掌心“,并不矛盾,二者只是在运用上和练法上的要求不同而已。即练时宜柔,用时要刚。练时要慢慢,用时要快要猛,练时手上之劲力要有阴阳虚实之分,用时则要阴阳相合。
第五、拇指根部关节不可用力向外撑。
二、暗劲,暗劲必须是在练习的第一步明劲功夫以后进行的第二步练法。暗劲是指在内里含藏劲力而不使手上有丝毫表现(指明劲),所以说“暗劲在肘“。暗劲乃是易筋之过程,谓之练筋入槽和伸筋拔力。暗劲在练法上,无论是在三体势中,还是在鹰捉出暗劲的练习中,手上一定不能表现出劲力来,而是要接近于松软状态.然而手上看不到劲力,并不等于上肢松软,相反在尺骨中所暗藏的劲力应该要远远超过手上的明劲。明劲是筑基壮体之道,暗劲是长筋腾膜之法,明劲主于攻打,暗劲主于克制,明劲主于刚,暗劲主于柔。
三、化劲 1、明劲的运用特点是“硬打硬碰;”暗劲的运用特点是“圆活灵巧,外柔内刚;”化劲的运用特点是“不及不离、不丢不顶,神灵体活,变化莫测。”2、化劲的功夫,是精、气、神三者与形体高度统一的运用,它在运动中表现为“转动无常无定势,变化无形于劲气,”全体在运动中无声无息,灵敏圆活,连绵不断,行如狸猫,身似蛟龙,手似蛇行,蜿蜓曲折,昀无所滞,气似游云,动如翻浪,全在神气,而不在劲力。3、明劲之运用在于顺,暗劲之运用主于横,化劲之运用则主于从。明劲主刚,暗劲主柔,化劲主随.故化劲有“以巧破千斤”之喻。对于以上三劲,练时必分,用时必合,练好化劲不愁沾,练好暗劲不愁克,练好明劲不愁发。即谓之“沾实用力须展放。”三劲不分则无意这所托,三劲不合则无整劲所发,练时总要将三劲互为变化,方能得以变以合应心,刚柔应手。又之谓:明劲在手、暗劲在肘、化劲在身。
内练气,外练形,内外结合才是武者修炼的正确之道。
内练气,从最开始的内力,即元气,到真气,到先天真气,到真元等会经历一系列变化。
外练形,就是要练动作,练怎么发力,以便更好地对气的运用,气到—形到—力到,这样才能爆发出恐怖的力量。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句话就是很形象的比喻。
少昊已经正式开始修武了,希望尽快踏入武者之境。真是期待呀,少昊心里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