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纪元17年秋季23周5日,也意味着桑犁观测矩阵计划已经实施17年。
这17年来全世界已经建造了上数千座卫星发射基地,但是原先计划的任务发射72万颗桑犁观测卫星,目前还不到一半。
对于这个世界的科技发展程度来说这个计划要比预想的还要困难。
首先来说天气是影响工程进度最大的因素,每个发射场并不能像预想的一样每天都能满负荷发射,因此只能在全世界建造更多的发射场。
遇到相对较好的发射窗口期也会非常的壮观,特别是在夜晚的时候站在城市楼顶就能看到四面八方此起彼伏飞起的火箭。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失败率和损坏率。
在近距离监测桑犁也就意味着探测器需要耐高温,抗强磁辐射,很多卫星服役年限只有两三年,这就导致在新发的同时要进行不断的补位,这也极大的拖缓了工程进度。
卫星火箭生产研发则是最早实现了流水线,各个国家本来就有强大的军工产业,这是末日纪元后达成的一项重要的全球决议,全面停战,削减军工,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个文明面对的矛盾或者敌人不同时,也必然会因为矛盾和敌人的改变而影响后续的发展过程,当他们面对家国利益矛盾时,就避免不了征战兵伐,现在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这些就不在重要了,很多军工企业几乎一年内就完成了转变,化身成为卫星火箭制造企业。
在宇宙中也许时间是最没有价值的,几十年犹如一瞬,但是对于人世间几十年时间足够改天换日了。
而对于一个末日文明来说是地狱煎熬。
末日十多年来伊萨文明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末日纪元之后只有起初几年出现了经济增长,然而大部分经济增长都跟末日消费相关,随着时间的疲劳,以及人们对末日的认识,消费热情便很快降温,随之整个世界进入消费低迷期。
除了生活必须商品,人们更不愿意把钱消费的非必须品上去,更多的人更加愿意把钱存起来,或者用于应对末日的消费上。
接着很多非生活必需商品行业开始枯萎,随之而来的就是十多年的经济萧条期,甚至生活工业科技几乎停滞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进步的科技可能就是跟太空航天的相关行业了。
当然这也跟政府的政策相关,起初政府也是重力想平衡经济的发展,但是有些行业衰退实在也是人力所能为。
就比如一些娱乐消费行业,试问在一个末日世界谁会浪费钱财去游山玩水,吃喝玩乐。
再说航天科技,工程开始之初确实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是普通人闻风而动,就导致很多人鱼贯而入跟风进入行业。
十多年来无数人挤破脑袋想进入航天行业。
起初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大量的人才补充进入,其实已经基本上能满足桑犁观测工程的阶段性需求。
后来国家并没有去限制这种现象,向太空发展是整个伊萨未来的需求,所以没有必要抑制,因此国际政策开始是鼓励。
再后来就成了默认,这样的政策下依旧有人源源不断的进入这个行业。
然而人才培养是需要时间的。短的从大学选择专业学习需要四五年时间,而更多的则是末日开始几年就将一切倾覆于子代学业培养。
这一来就是十多年,正所谓盛富及衰。
其实从四五年前随着卫星火箭制造发射开始想着的流水化作业发展开始就出现了人才供需饱和状态。
这几年每个国家现在每年毕业的学生就有几十万人,然而行业需求不及十分之一。
很多人从孩童时代被家长送到专业学校,培训机构,他们从小就背负着家人的一切希望然而现在学业有成了,却是入世无门,有些人甚至将其看成一场笑谈。
甚至随着近两年来行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少,人们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情绪,这就好比他们花费数十年心血自以为握住了一张末日门票,却到头来告诉他们票已经作废了。
蓝海航天大学又是一年临近学生毕业,以前大学毕业必然是热闹非凡,而如今却是剑拔弩张,学生紧张,氛围压抑。
学校图书馆走廊里
“听说了没,今年录用的名额又减少了一半”
“是吗?哪来的消息,可靠吗?”
“那就是说,今年咱们专业可能只有五六个名额”
“这几年来年年削减,这种事情八九不离十,”
“哎!那怎么办啊,更没希望了”
“无所谓了,反正我这种肯定没希望,不行就回家种地,家里还有农场等着我继承,”
“不管最后能不能被录用,还是抓紧做好课业论文吧,这是最后的希望。”
“是啊,像咱们这种普通人一没权势二没关系,只能老老实实的做好论文,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
“哎!最近数据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我看还是老老实实的吧,别到时候投机不成失把米,现在就算花高价也买不到几分好数据,那些没良心的狗东西,一份数据重复卖,根本不靠谱,到时候一旦查出来就鸡飞蛋打。”
“就是,现在市面上哪有什么真数据,每年因为数据造假被刷下来的就有一大半,”
“对对对,我听说,从航天院流出来的数据一份就要好几万到几十万,而且要有关系才能弄到,那是咱们能买的起的,市面上流通出来的数据要么是私自编的,要么就是旧数据拿出来反复改的,”
随着航天行业人才的饱和,各个国家对人才的录用也越来越少,而且录用考核也越来越严格。
虽然学生毕业只需要完成课业学习就行,但是行业选拔最终还是要看学生的课业论文。
在这种高压学习之下学生之间课业成绩相差并不大,因此课业论文就是最终反映学生学术水平的标准。
课业论文就是依课业所学将自己的学术见解,研究成果,创新成果,等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然而这个行业人才喷涌的时代,想让自己的课业论文脱颖而出有说服力最重要的就是数据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航天科技发展已经从实验室转向航天局。
也就是说依托航天院以及国际科学协会庞大的人才系统,本身就是伊萨最庞大的理论实践基地。
学校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的更侧重于理论知识,而且学校实验设备已经相对落后,根本无法产出满足现阶段学生的课业论文数据的要求。
因此,学生获取数据的方式少之又少,就导致了数据买卖市场的出现,而政府对待此虽然是明令禁止,但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主要原因是当世末日之下一方面十几年来这种情况根本无法禁止,另一方面本就是全民面对末日,数据不再具有较高的保密机制,数据流出也有助于推动科技发展。
但是国家却不能明面支持这种交易行为,毕竟学校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的,公开数据交易可能会引起社会不满,。
数据本身就难以按照劳动产值定价,无法公正市场行为,明令禁止主要是为了打击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犯罪行为,所以最终形成了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只见走廊中两人拦住了一人去路,为首的一人语气强硬对着那人问到“前几天说的事考虑的怎么样了”
被拦的那人没有理会,想要从侧面过去,为首的那人又向一边垮了一步:“如果是因为价格问题,你可以随便说,就算你要待价而沽,也给个预期价吧,而且录用考核还有几天了,这两天就是最后的几乎,在晚就算你想卖也没人要了”
被拦的那人看不耐烦开口说到“没兴趣”
拦路者见此着急起来:“何必这么清高呢,就算你不做,大多数人都在做,”
被拦者:“那你去找别人吧”
拦路者:“你!我就没见过这年头谁跟钱过不去的”
拦路者:“你这不就见到了”说着便迈步准备走开。
拦路者追上前去:“苏文,有什么条件可以再谈,什么要求都可以提,而且那些数据对你来说随手可得,就算你拿出了一些也不会影响你什么。”
没错,被拦住的人正是苏文,17年前在公园里亲眼目睹末日降临,当时他只是个孩童,而如今转眼十几年他已经是一位快毕业的大学生了。
而他的父亲正是苏里昂斯,目前已经是桑犁观测矩阵数据传输系统的主力工程师,同时也是蓝海航天大学临时教授。
苏里昂斯主要任务还是负责桑犁矩阵工程,临时教授也只是偶尔会到学校上一两次课。因此获得一线数据对他来说确实是举手之劳。
而且他的父亲苏里昂斯本来就早在数周前发给了他一大包数据,对苏文来说做学业论文最多使用十分之一的数据,对外出售绰绰有余。
拦路的人是马特,他的父亲辛普斯依靠地下避难所项目赚了不少钱,他则是自幼靠着父亲打通关系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如今距离他父亲所说的那张门票也差最后的一步之遥。
他与苏文则是在大学同班的同学,以他家的条件,想要获得数据也不难,但是如今数据交易鱼龙混杂,没有可靠的关系也是很难买到真实有效的数据,而录用考核只有一次机会,他不敢大意,万一被坑了那就相当于断绝了机会。
他和苏文是同学,自然也知道苏文的父亲苏里昂斯,甚至学校里大多数人都听到过苏里昂斯博士的名字。
苏文没有回应马特,准备离去,而此时马特也更加着急:“你的数据还不是你父亲苏里昂斯博士给的,你在这儿装什么清高,背地里还不知道你家卖了多少数据,”听到这里走廊里其他人躁动起来。
“原来他是苏里昂斯博士的儿子,怪不得”
“谁啊?”
“你不知道啊,苏里昂斯博士,经常来我们学校讲座上课,桑犁观测矩阵主数据系统就是他搭建的”
“这样啊,原来是他父亲啊”
“我也想卖数据.....你父亲真是苏里昂斯博士”
“向他这样的,就算不通过考核也会被安排进入航天院吧”
“就是,他这种肯定内定的了,就把数据拿出来卖给大家把”
“就是就是,我们有不是白要,我们花钱买还不行么”
......
议论,起哄的人也越来越多。
马特此时也乘机攻击到:“你不就靠着你父亲,还自以为清高,有本事你别用你父亲给的数据”
就在此时,一个清脆的女生声音在人群中响起“你们在这酸什么酸,他的所有课业成绩都是专业最优秀的,就算没有苏里昂斯教授,他被录用也是板上钉钉的,甚至他都不用提交论文学校都会给他一个推荐名额的,”
苏文:“你怎么来了”
塔西丽娜:“当然是来给你救场的,怎么感动么?”
塔西丽娜:“我说的不对吗,有本事你们也好好学习,让学校直接推荐你们去,还用的着在这里买数据?”
塔西丽娜继续说道:“看啥看,还不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