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柯给于明义出的主意可以说毫无新意:就是让他继续原来的武器贸易。其他的事不用管。更不要说。
于明义将信将疑。但决定按他说的去试试。
遇到麻烦,只要不硬来,最多是损失点钱。人员不受损,啥都好说。
于是,于明义的武器生意又动了起来。
没有意外,从远洋船上卸下的一个集装箱,装车走到半路,在接近城南时遭遇拦截,对方要开箱检查。
这并不是政府的关卡。相反,于明义手上有政府的批文。
这是黑道规矩,有些生意是某势力独家垄断的。其他人要做,必须从他们那儿进货。他们检查的意思就是看有没有人“走私”。
武器也是如此。
于明义按宁柯计划,拿出三万美元现金。打开给对方看清后,于明义让本地翻译传话道:“朋友,我们从海外采购些生活必需品。开箱太麻烦了,请各位高抬贵手如何?”
为首的人似乎有点为难。走开去打电话请示。过了一会,过来对于明义道:“既然是生活用品,那就把那个小包留下。你们走吧。”
于明义等一行人于是过了关。
这样做生意肯定是不行的。他们还处在试探阶段,采购的武器很普通,一个货柜根本没多少赚头。三万美元几乎就没剩了。
宁柯让于明义继续。于明义也没反对。
走了三个货柜,每次都交三万美元。到第四次时,那个关隘地方换人了。这次是一帮没见过的人。
于明义继续拿出三万美元,让翻译与对方商量。
哪知这次怎么说都没用。
最后开了箱。对方几个人在货物里翻来覆去,找了半天,都是些普通武器。并且都有关单。
对方后来说:把钱留下!武器运走。
于明义按照宁柯交代,摇了摇头。
此时的他心情十分紧张。要是对方忽然翻脸,他们可能就交代在这里了。
对方盯着他看了很久,见他不肯交出美元,就命令翻译转达意思:那就扣下武器。
于明义按照宁柯计划,不理会武器,直接走人。
开车走到城里面,于明义几人才松了一口气。感觉浑身衣服都湿透了。
他和手下都是当兵出身,有些还是特种兵,经历过不少严峻考验。但在这蛮荒一样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形,还是心惊。
宁柯知道他们的遭遇后,对于明义说没事,一切照旧。收钱就收钱,开箱检查就不要武器。
于明义的节奏一般是一周走一次货。
第三天,于明义收到一个消息:哈旦城内前两天有势力火拼。据说有一方势力遭到袭击,几处据点都被一锅端了。
于明义听到手下报告,没当多大事。只是交代最近谨慎些,没事别乱逛,不准单独出门。
又过几天,于明义从码头回来,疑惑地对宁柯说:今天没遇到拦截。
宁柯笑道:那是好事啊!
于明义从宁柯的话语和眼神里也看不出什么。
于明义的生意继续开展,但自从第一次没被拦截后,就一直畅通无阻起来。
后来,于明义终于得到可靠消息:垄断哈旦城武器贸易的帮派已经全军覆没了。目前城里的武器贸易,只要到政府办理了手续,也就是交了税,其它事处于无人理会的真空状态。
也就是武器生意完全自主了。
这样的话,只要有进货渠道,武器生意就大有可为。
因为,非洲所有政府,首要购买的物资就是武器。
同时,武器在这里中转到中东十分方便,那里有巨大的市场。
而对于明义来说,武器来源不是问题。
所以慢慢地,于明义的生意量越做越大,武器等级越来越高,销往的地方越去越远。
他的公司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哈旦城里结交的人物也越来越高。俨然成了一位大亨了。
他始终没搞明白:为难自己的黑势力是如何全军覆没的。
要说是宁柯干的,无论如何他有些难以接受。
他也不会把自己的疑惑对任何人讲。当然更不会去问宁柯。
他所不知道的是:那帮家伙每趟收于明义3万美元,竟然还不满足,贪得无厌。才招来灭顶之灾。
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被灭,属于咎由自取。黑道上其他人也不能说什么。
自那伙人被灭后,凡是为难于明义的人,都从根子上被拔除。
现在于明义在哈旦城里,成了聪明人不敢招惹的存在。
于明义自己身在局中,尚未自知。
宁柯一直待在哈旦城,就是为了保证于明义的安全,同时打出招牌:招惹于明义,等于死路一条!
于明义如此“心狠手辣、不留余地”,也不是没有人打于明义的主意。
但在星狗全方位的监控下,所有对于明义动歪心思的人,不但自身完蛋,周围亲近之人都性命不保。
慢慢地,于明义的生意在哈旦城畅通无阻起来。他也被当做城内几大势力之一。
宁柯住在哈旦城,什么都比铜城方便。他也不用纪晓颜派人过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宁柯给于明义出的主意可以说毫无新意:就是让他继续原来的武器贸易。其他的事不用管。更不要说。
于明义将信将疑。但决定按他说的去试试。
遇到麻烦,只要不硬来,最多是损失点钱。人员不受损,啥都好说。
于是,于明义的武器生意又动了起来。
没有意外,从远洋船上卸下的一个集装箱,装车走到半路,在接近城南时遭遇拦截,对方要开箱检查。
这并不是政府的关卡。相反,于明义手上有政府的批文。
这是黑道规矩,有些生意是某势力独家垄断的。其他人要做,必须从他们那儿进货。他们检查的意思就是看有没有人“走私”。
武器也是如此。
于明义按宁柯计划,拿出三万美元现金。打开给对方看清后,于明义让本地翻译传话道:“朋友,我们从海外采购些生活必需品。开箱太麻烦了,请各位高抬贵手如何?”
为首的人似乎有点为难。走开去打电话请示。过了一会,过来对于明义道:“既然是生活用品,那就把那个小包留下。你们走吧。”
于明义等一行人于是过了关。
这样做生意肯定是不行的。他们还处在试探阶段,采购的武器很普通,一个货柜根本没多少赚头。三万美元几乎就没剩了。
宁柯让于明义继续。于明义也没反对。
走了三个货柜,每次都交三万美元。到第四次时,那个关隘地方换人了。这次是一帮没见过的人。
于明义继续拿出三万美元,让翻译与对方商量。
哪知这次怎么说都没用。
最后开了箱。对方几个人在货物里翻来覆去,找了半天,都是些普通武器。并且都有关单。
对方后来说:把钱留下!武器运走。
于明义按照宁柯交代,摇了摇头。
此时的他心情十分紧张。要是对方忽然翻脸,他们可能就交代在这里了。
对方盯着他看了很久,见他不肯交出美元,就命令翻译转达意思:那就扣下武器。
于明义按照宁柯计划,不理会武器,直接走人。
开车走到城里面,于明义几人才松了一口气。感觉浑身衣服都湿透了。
他和手下都是当兵出身,有些还是特种兵,经历过不少严峻考验。但在这蛮荒一样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形,还是心惊。
宁柯知道他们的遭遇后,对于明义说没事,一切照旧。收钱就收钱,开箱检查就不要武器。
于明义的节奏一般是一周走一次货。
第三天,于明义收到一个消息:哈旦城内前两天有势力火拼。据说有一方势力遭到袭击,几处据点都被一锅端了。
于明义听到手下报告,没当多大事。只是交代最近谨慎些,没事别乱逛,不准单独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