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惜春只是呵呵,转头给林如海的信件中就着重讲了一下宝玉,保证黛玉的爹爹是必定看不上宝玉的。
我铜臭,有本事你不花钱喝西北风长大啊!
惜春对宝玉也是越发的不理解了。
宝玉天生有一股痴病,因此在体贴理解人上是一等一的体贴。
不过他也天生抱有悲观主义情结,自认人来世上一生,无为就好。虽然学了孔孟之道,但却不妄加干涉旁人的人生。
所以他读书读了一半,便去研究庄子黄老了。他除了对待黛玉格外上心,对旁人的感情都糊涂着。倒是真像路边的一块石头,自有一番道理。
他看惜春忙忙碌碌,只觉得可笑。认为惜春最后什么都留不住,不过是无事忙而已。
但他自己却又是另一番态度,感觉小姑娘们斗草聊花才是趣事。哪怕给他找个绣花棚子,他也能真的扎上几针。
惜春对他的看法从来只当耳旁风,但她也发现了,女尼姑鬼却很在意这个事。
“何必这么烦忧呢?知道人都是要死的,那便不活了吗?”
惜春作为穿越过好多回的人,如今也悟出了一个道理。
人的一生从结局来看,大多都是碌碌无为的。古今多少名臣能将,也不过是任由后人评说。
他们的一生也只能看眼前的悲乐。
养儿未必防老,夫妻未必白头。若是担忧着过,一生的忧心也是操不完的。
就像惜春明知道贾敬贾珍不是她能改变的人,但总还在尝试一样。可她越尝试,越发现根本改变不了别人。
好在她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救他们。
如今她做的惜春,其实跟原主区别并不大,都是冷心冷情为了自己。
原主冷心冷情,求神拜佛,也不过是为了求自己长生。
而如今她做了尼姑鬼,看着别的惜春,能做的,也不过是想尽量挽回自己的遗憾。
她遗憾从小没有娘亲,所以贾朱氏活着;她遗憾从小没跟父亲相处过,所以纵容惜春去了玄真观;她遗憾求佛并没有保她长生,所以今生也不想惜春继续入佛门。
佛说有三千因结三千果,原主求了一辈子,最后做鬼也不想过原来的结局。
其实这一辈子就算不改变又能如何呢?人在面对灾难时,确实是渺小又柔弱的。可能挣扎半生还是无力回天,但不挣扎,岂不等于直接认输了?
她就是个不爱认输的。
“小姑姑在想什么?想的这样出神?”
秦可卿好奇的看着惜春,觉得她自从来了贾家,可真是长见识了。
原来贵女不都是贤良淑德的模样,原来她一时不没有子嗣也没什么关系,原来就算她没有来处,也不用善堂来定义自己。
“小姑姑,不如你再和我说一说南方的事吧?”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