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冷跟着陈中序出了府门。
马车已经准备好了。
尽管府邸和衙门很近,但马车或者轿车(马拉辇车,谓之轿车)是官员出行标配。
标配的还有长随和护卫。
两个长随和八个卫兵。
按照现代的行政职位来看,陈中序相当于直辖市市长。
出行,要配秘书和警卫,很正常。
据陈洵说,这老头还被刺杀过。
做个清官也是不容易的。
有时候要赔上身家性命。
坐上马车,两人闲聊。
“贤侄,这个叫辣椒的作物你从哪里找到的?”
“山里。”
“风苍山里?”
晁冷点点头。
陈中序看着她,心道:山里的好东西都叫你一人找着了……怎么叫人有点不大相信呢。
先是红薯,再是番茄,现在又来个辣椒。
红薯还不知道如何。
但是辣椒和番茄的滋味是真的好。
怎么都叫他发现了,山里又不是没人去。
打猎的,采药的,猎奇的……
可从没听说过这些作物。
就很奇怪。
总之这个少年身上有些事他看不透。
他为官一生,阅人无数,竟看不透一个少年,也是离谱。
当然,对比番茄和辣椒这些调味品,他更关心粮食。
据眼前少年所说,红薯亩产可达二三十石,这还是保守说法,多的时候可达四五十石。
他当时都惊呆了。
世上怎么可能有这么高产的作物。
大闵丰年,最高的亩产也就在六石左右。
三四十石,简直匪夷所思。
陈中序相信眼前这个少年不会信口开河。
从他这些天的言行来看,说话做事都很可靠。
可是这么高的亩产,真的让人不敢相信。
他希望真有亩产这么高的作物,但是他又打心底里怀疑。
初听到这个消息,他本想立刻写奏折告知皇帝。
可谨慎起见,他又压住了这个念头。
他想亲眼看到再说。
一想到要到明年才能栽种,他就觉得日子过得好慢。
“三叔,军卫府都尉是个怎样的人?”
晁冷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啊,”陈中序砸了一声,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想该怎么说。
“他叫郑武,是当朝郑太尉第三子,也是当朝皇后郑氏的嫡亲三哥,当朝储君的三舅父。”
陈中序只说了这些,并未做出其他的评价,比如性格如何,人品如何,行事如何。
但晁冷还是从这里听出了一些意思。
闲谈间,马车已经到了署衙门口。
两人下了马车,就见署衙门前堵着十几个人。
穿着甲胄的军人。
这群人背对署衙而立。
最前头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武将。
身材高大,面相英朗,鹰视虎步,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直直地看向二人。
陈中序抱拳打招呼,“郑都尉到衙门来是有事吗?为何不进去?”
闻听此言,晁冷抬眼打量。
原来这人就是郑武。
坦白说,她对这人没有好印象。
没想到,这人竟然长得相貌堂堂。
反派不就该有反派的样子么?
长得这么好,还想冒充正派啊!
只是郑武面色有点阴沉。
晁冷猜测他来是因为弓的事。
“本都来此为了报案。”郑武沉声说道。
报案?
难道他想报案说他抢来的弓被偷盗了?
“报案?何事报案?进去说,进去说。”陈中序态度没什么变化,依然像刚才一样平和。
郑武面色不虞,脚步未动。
似乎并未打算进去。
但架不住陈中序直接往衙门里走了。
你不进去没人站在门外听你说。
无奈,郑武只得跟进了衙门。
晁冷还是挺佩服陈中序的。
这主导权,拿捏的死死的。
进入大堂东侧的议事厅,陈中序招呼郑武坐下。
“到底是何事,还需郑都尉亲自来报案。”
“陈公,军卫府丢失重要军备,本都意欲搜查全城,还请陈公准允。”
“哦?什么人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敢偷到了军卫府?”
纵然站在陈中序身侧,晁冷依然感觉到他的嘴角笑肌牵动了一下。
这老头挺能虚张声势的。
“丢的是何军备?”陈中序又问道。
“丢的是一把弓。”
晁冷嘴角勾起冷冷的嘲讽。
他还真敢。
贼喊捉贼。
这人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报案,而是要全城搜查吧。
陈中序是最高行政长官,郑武没有合适的理由是不可以随意派兵搜查的。
若是恣意妄为,陈中序大可以一道奏折直接告皇帝那。
想想都替他憋屈。
也难怪两人面和心不和。
“啊呀,丢了弓呀,现在的贼都这么猖狂了吗?”晁冷突然插话道。
陈中序诧异地看向她。
作为下属,长官说话,贸然插嘴是很无礼的行为。
郑武也不虞地看向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晁冷跟着陈中序出了府门。
马车已经准备好了。
尽管府邸和衙门很近,但马车或者轿车(马拉辇车,谓之轿车)是官员出行标配。
标配的还有长随和护卫。
两个长随和八个卫兵。
按照现代的行政职位来看,陈中序相当于直辖市市长。
出行,要配秘书和警卫,很正常。
据陈洵说,这老头还被刺杀过。
做个清官也是不容易的。
有时候要赔上身家性命。
坐上马车,两人闲聊。
“贤侄,这个叫辣椒的作物你从哪里找到的?”
“山里。”
“风苍山里?”
晁冷点点头。
陈中序看着她,心道:山里的好东西都叫你一人找着了……怎么叫人有点不大相信呢。
先是红薯,再是番茄,现在又来个辣椒。
红薯还不知道如何。
但是辣椒和番茄的滋味是真的好。
怎么都叫他发现了,山里又不是没人去。
打猎的,采药的,猎奇的……
可从没听说过这些作物。
就很奇怪。
总之这个少年身上有些事他看不透。
他为官一生,阅人无数,竟看不透一个少年,也是离谱。
当然,对比番茄和辣椒这些调味品,他更关心粮食。
据眼前少年所说,红薯亩产可达二三十石,这还是保守说法,多的时候可达四五十石。
他当时都惊呆了。
世上怎么可能有这么高产的作物。
大闵丰年,最高的亩产也就在六石左右。
三四十石,简直匪夷所思。
陈中序相信眼前这个少年不会信口开河。
从他这些天的言行来看,说话做事都很可靠。
可是这么高的亩产,真的让人不敢相信。
他希望真有亩产这么高的作物,但是他又打心底里怀疑。
初听到这个消息,他本想立刻写奏折告知皇帝。
可谨慎起见,他又压住了这个念头。
他想亲眼看到再说。
一想到要到明年才能栽种,他就觉得日子过得好慢。
“三叔,军卫府都尉是个怎样的人?”
晁冷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啊,”陈中序砸了一声,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想该怎么说。
“他叫郑武,是当朝郑太尉第三子,也是当朝皇后郑氏的嫡亲三哥,当朝储君的三舅父。”
陈中序只说了这些,并未做出其他的评价,比如性格如何,人品如何,行事如何。
但晁冷还是从这里听出了一些意思。
闲谈间,马车已经到了署衙门口。
两人下了马车,就见署衙门前堵着十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