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猛然省悟自己失言,再见郑庭笈神色不安,更加后悔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心情,故意装出豪迈的样子,仰天哈哈大笑:“当初荆柯刺秦王,抱必死决心去争取成功,才有此豪言壮语,我们远征不抱必死决心能取得胜利吗?你看老百姓是以什么样的盛情在欢送子弟兵啊,我们不以必死决心去争取胜利,何颜再见江东父老啊!你我是军人,不要迷信啊。”
郑庭笈由衷地说:“师座浩气感人,部下愿为前驱!”
第二百师奉命兼程入缅,其任务是接替英军在同古(东瓜)防线。
部队经铁索桥惠通桥过怒江,再经松山、龙陵、畹町进入缅境。沿公路经新维至腊戍,再乘火车经细包、梅谋、曼德勒(瓦城)、密特拉、瓢背、羊米典、开当岗、平满纳、叶达西至同古。经过这样一条行军路线到达同古时,已是一九四二年三月八日。
部队进入缅境后,受到在缅甸各地的华侨热烈欢迎。几十万华侨散居在缅甸各地,他们看到中国远征军入缅,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流着热泪振臂高呼口号,倾其所有购买物品捐献给中国远征军。哪里有华侨居住,标语就贴到哪里。他们志愿为部队当向导、翻译,介绍情况,诉说委屈。因为他们侨居缅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倍受欺凌,他们期望中国远征军扬威缅甸,从而提高华侨的地位;赶走日寇,能够安居乐业。
中国远征军各级部队长接待前来欢迎的华侨,感谢他们的盛情,也安慰华侨们,坚决表示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缅甸,恢复缅甸的和平环境,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向将士们进行鼓动宣传,使每一个士兵增加了一份责任感。将士们受到华侨鼓舞,斗志更加昂扬。
戴安澜十分感慨地对副师长高吉人说:“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侨民在国外的地位。国父奋斗一生,在遗嘱中写道:‘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国民革命至今几十年,国父的革命目的尚未达到。现在看到华侨,更感到我辈黄埔生责任重大。”
高吉人同样感慨:“是的,部下也有愧对华侨之感,这次入缅作战,一定要打出中国人的威风来,替华侨们长长志气!”
然而部队到了同古却不见有华侨欢迎,见到了英缅军,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第二百师一到他们就想溜。戴安澜严肃提出:一、必须将阵地工事交代清楚;二、将对敌情况详细介绍。
在戴安澜坚持下,胡敦勉强出面与戴安澜办理交接手续。
这位英国将军起初是颇为傲慢的,他对戴安澜说:“我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仓库的物资都送给你了,你要看阵地和工事,我派一个军官和一辆车送你去转转吧。我们还有别的任务,不能在此久留,今天就要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