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凯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封锁中国沿海港口、封闭滇越铁路的形势下,抗战初期新筑成的滇缅公路一度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陆上惟一的国际交通线,由于滇缅公路战略意义极其重大,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前途,因此对滇缅公路进行运营和管理对国民政府无疑是个难题,而滇缅公路运营中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战时运作情况。本文通过原始资料对滇缅公路的运营和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滇缅公路;战时交通;运营管理
文章编号:)01-024-03
一、滇缅公路的修建
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各地军政要员云集南京研究战略及军事部署问题。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日军可能会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香港和越南的国际运输必会受到影响,并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计划》,建议各修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确保西南对外交通畅通无阻,并表示:公路由地方负责,中央补助;铁路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政府协助修筑。①但考虑到筑铁路在经费和器材上的实际困难,滇缅公路的修筑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地位。
1938年8月底,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奋斗,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通车。整个工程共完成土方1100多万立万米,石方110万立方米,大、中、小桥梁243座,涵洞1789个和部分路面工程。②月,交通部在昆明市南屏街设立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谭伯英任局长。1939年2月至5月,云南全省公路总局将滇缅公路全长959.4公里移交给该局作为国道管理。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将昆明至畹町的950公里划分为7个工程段,每个工程段管理3至4个工程分段,共有26个工程分段。③
由于滇缅铁路没能打通,滇缅公路便成为中缅之间唯一的国际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国际通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至成为整个大后方最重要的补给线,起到了“输血管”的作用。
二、滇缅公路的管理和运营状况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海外向内陆的交通线主要有以下四条:1.以香港为中心,经过华中、华南沿南各地通向内地的路线(所谓香港路线或走私路线);2.经甘肃、新疆与苏联连接的路线(所谓西北路线或红色路线);3.连接海防、昆明的路线(所谓法属印度支那路线);4.连接仰光、腊戍、昆明的路线(所谓缜缅路线)。
以上各路线的运输以欧战爆发前与1940年6月作一比较:
自月滇缅公路开始运输,至1942年5月日本侵占缅甸为止的3年半时间里,负责处理该线运输业务的最主要的官方机构是西南运输处和中缅运输总局。西南运输处全称“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对外又称西南运输公司,是直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准军事机构,也是我国抗战时期最大的官方运输机关。月,广州失守,西南运输处迁驻昆明;主要办理滇越和滇缅方面的国际运输。
西南运输处在中越交通中断后,开始全力经营滇缅公路。西南运输总处迁云南后,其附属机构不断增加,先后成立了运输人员训练所、运输事务所及滇缅路医院、遮芒诊疗所、汽车修造总厂、腾冲驮运管理所、汽车大队、各仓等。在西南运输处最鼎盛的时候,车辆多达3300余辆。④由于西南运输处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工产品是其输入的最主要物资;其次是航空委员会的汽油以及其他物资,而输出的则主要是以易货形式偿还美、英等国的钨砂、桐油等。西南运输处经办滇缅路运输期间,经滇缅公路出口物资主要有钨砂9000吨、锡4250吨及少量锑块、桐油6600吨及少量猪鬃等;共约2万吨。⑤正是由于这些农矿产品的不断输出,才使外援军火物资不断运入。
在滇缅公路运输的前期,西南运输处对该路的经营占有垄断的地位。滇越运输线的中断、滇缅公路重开后,大量运输机构和车辆集中到此,西南运输处独家经营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西南运输处本身由于机构过于庞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当时,通货膨胀日剧,运输处的员工渐感生活艰苦,许多司机和技术人员受私商引诱,纷纷另寻出路。同时,运输中私带客货成风,车队纪律差,管理层内部也勾心斗角,甚至公开责难,主要负责人宋子良于1940年秋离职前往美国,管理显得更加混乱。这种情况引起了军事委员会的注意,因此,蒋介石乃派俞飞鹏前往调查、整顿。月,西南运输处被撤消,滇缅国际运输业务和管理移交给中缅运输总局。
中缅运输总局于月1日在昆明成立,俞飞鹏任局长。它基本是由西南运输处的班底改组缩编而来,主要任务是抢运兵工器材。该局机构较为精简,经营也更单纯,再加以滇缅公路沿线新建运输调度专用电台十五部,俞飞鹏又以后勤部部长兼运输统制局参谋长的身份来担任局长;改变了指挥调度不灵的局面,其营运状况得到相当改善;后因1942年5月日军攻占缅甸,中缅运输线中断而被撤销;6月改组为滇缅公路运输局,机构大为紧缩,由葛津任局长。⑥
除了西南运输处和中缅运输总局之外,在滇缅公路经营运输的机构还很多,其中既有官方出资兴办,也有私家商车。据月统计,在滇缅路近千公里的运输线上,共行驶中国军、公、商车7852辆(不包括国外商车),计军车3116辆,公车2201辆,商车2263辆。⑦数十个官方营运机构,再加上成百上千的商车老板和上万名司机,滇缅公路的运输真是盛极一时。
三、滇缅公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滇缅公路是仓促之间修成的,而营运又在战时条件下进行,运输中存在问题在所难免。随着抗战持续进行,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从主观方面来看,滇缅公路的问题主要在于运输管理方面。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航空与公路运输已较铁路运输为重要。而从运量角度来看,公路运输重于航空运输。所以,国民政府对公路运输的管理高度重视。
自月滇缅公路开始运输,至1942年4月日本侵占仰光、腊戌的3年零4个月时间内,负责经营管理该线的机构先后或同时存在的有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总局、交通部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等。这些机构都是由当时的一些重要人物负责,比如西南运输处主管人宋子良。蒋介石赋予这些机构极大的权力,甚至派有军统人员参与其中,其目的在于通过军事、特务等手段来保持滇缅公路的畅通,提高运输效率,其用心可谓良苦。但是,滇缅公路运行中却是问题不断,管理不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