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晚上播放的纪录片是根据真实的案例拍摄的。
整个纪录片从罪犯越狱,警方做出反应,制定计划,设卡盘查,网上通缉,百姓举报,夜间搜索,白日追凶,激烈枪战,围剿,缉拿等等一系列的过程。
纪录片时长一个多小时,六班长宋登民根据纪录片的内容,时不时的停上一会录像的播放,指着屏幕上的这里,那里给台下坐着的战士们讲解。
“你们要注意,在设卡盘查的过程中,一定要谨记,谨记啊!”六班长故意加重谨记两个字的语气。
“谨记,无论你是上客车盘查,还是开人家小轿车的后备箱,首先要注意司机和乘客的表情,还有一些微小的动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过度细微的微动作,微表情的。你说。”六班长看到有人举了手,示意那个人站起来提问。
云苏又一次听到了熟悉的广式普通话。杨少陪问什么是微动作,微表情。忽然,云苏感觉到了一股熟悉的气息自门外而来,他头部不动,只是斜着眼睛向着门外瞄了一眼。
“果然是指导员来了……这大兄弟还真是用心良苦啊……”感受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在门外站着,云苏心里苦笑着想。
“微表情就是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真实的心里想法。
“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当初有关机关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
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虽然人们常常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的话语做出表情上理解。
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
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另外,除了指短暂的表情外,微表情在应用上更倾向于指代那些被抑制的表情。
譬如说在明显悲伤的情况下,某人表现出大部分悲痛的表情,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翘。这时,这个人明显希望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是却不由自主的出现了微笑的微表情,从而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内心读白,并不是如他所表现的悲痛。
由于自身理性的抑制,表现的不明显抑或较为短暂。类似这样的差异在微表情分析中更为常用。”六班长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舔了舔嘴唇。
“我们目前常做的表情,一共有高兴,伤心,害怕,愤怒,厌恶,惊讶,轻蔑这七种表情。
·高兴是指: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伤心是指: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害怕是指: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愤怒呢: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厌恶则是: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惊讶是有关: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轻蔑却是: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其中,你们要特别注意“害怕”,“厌恶”这些微表情。
例如:你们盘查过往客车的时候,司机或乘客是被劫持的,也有可能会悄悄的向你们透露害怕的信息,请求你的保护。
而如果是犯罪嫌疑人,则可能不自觉的表现出“厌恶”,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待。总之,一定要注意观察,细心观察。”六班长说着看了看门口。
“歇会吧,我来说这个微动作。”指导员背着双手跺进学习室。
“是!”六班长如蒙大赦,咽了咽口水走下讲台,去教室的后面寻了个座位坐下。
“微动作,也和微表情一样都是当事人在不同的环境压力下无意识的做出的一些细微的动作,现在这些动作已经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案件侦破工作当中。
首先是肩部的抖动,单肩抖动——不自信时候更容易单肩抖动。
然后是眼睛,对方可能会注视着你的眼睛,注视对方眼睛——人在准备好谎言时,更容易注视对方眼睛,已使对方相信自己或观察对方是否相信。
再就是,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很有可能是典型谎言。
也有把手放在眉毛上进行遮掩的动作——当人感到羞愧的时候,很可能出现的动作是把手放在眉毛或者是额头附近,用来建立一个视觉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