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叶家人十分罕见的看到叶仁军起床走出屋来。
“呀,老四,你今天咋那么早就起来了阿?”
叶母坐在饭桌边上,一边挑着面条,一边惊讶的看着走出屋的叶仁军。
“起点早不好嘛?”
叶仁军随口说了一句,便钻进灶房去洗漱了。
叶母见了,连忙放下手里的筷子,兴高采烈的跟进灶房里问道:“老四,早上想吃啥,我给你煮。”
叶父听到这话,当即面露不耐的冲着灶房里教训道:
“他这么大的人了,不晓得自己煮嘛!?”
叶仁军没搭理,只是来到自己房间门口,看向坐在在书桌前林巧说道:“巧儿姐,你早上吃啥,我给你煮。”
林巧也是刚起来,正在梳头发,听到话后,有些震惊回头过头看着叶仁军道:“你还会煮东西吃哦?”
“这样啥难得?”
叶仁军略带骄傲的回了一句。
他上辈子跟家里人闹矛盾,都是一个人在外面住,自己给自己做饭。
做了那么些年的饭,虽然算不上什么特别好吃,但也算普通家常水平。
“那我帮煮碗面嘛。”
“要得,面好了我喊你。”
这年头的早上也没什么能吃的,除了吃面就是喝稀饭了。
叶家晚上通常都是喝稀饭,早就也都是煮面条吃。
叶仁军来到灶房,颇为熟练的烧水丢面,配调料。
叶母站在灶房门口看了半天,眼看叶仁军有模有样的,也是放心了一些,但还是帮忙弄了点菜叶子和小葱小蒜。
等叶仁军真的煮好两碗面条端出来时,林巧也是难得的夸奖了一句:“还是头一回吃你给我煮的东西。”
“还行吧,你尝尝味,看咸不咸。”
林巧看了看自己面碗里特有的荷包蛋,也是尝都没尝的就说道:“看起来味道就不差。”
“嘿嘿,那巧儿姐多吃点。”
叶仁军笑呵呵的坐到林巧旁边,也开始吃起面来。
等两口子吃完面,家里人也是陆续出门去了。
叶父去车场坝的修车间去帮忙,叶母去收拾河边的菜地,林巧吃完早饭后去找大姐了,二嫂也是带着侄女去楼下玩去了。
至于叶老二,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开车去上班了。
还是不上班的好阿,不用天天早出晚归的。
没一会儿功夫,家里面就剩下叶仁军一个人了。
既然家里没人,叶仁军也是回到屋里,一边录磁带,一边写东西。
第一篇稿子寄出去了快两三天,再过几天时间就能寄到。
等编辑看完信后,应该就能收到回复了。
这年头通讯不方便,从寄信起到收到回信,起码都要等个半个月时间,一些偏僻的地方,等上一两个多月都有可能。
万一遇到编辑退稿的话,恐怕还会更加耽搁功夫。
好在叶仁军对自己的稿子挺有信心的,所以才能这么心无旁笃的继续写下去。
.......
等到快午饭的时候,林巧才兴高采烈的回屋来了。
“咋了,遇到啥好事了阿?这么高兴?”
叶仁军一边收起自己的稿子,一边好奇的问道。
林巧笑呵呵的拿着手帕擦着汗水,看着他道:“明天赶场!你晓得不?”
叶仁军心中一抖,蓦然间想起八九年代时乡镇地区最热闹的日子——赶场。
赶场也叫赶集,算是专属小镇和乡村人民的独有记忆。
每逢赶场日,乡镇附近的各个村子,都会有大量村民都会背着一个竹篓,装着各种农作物来到集市售卖。
有自己种的蔬菜,有山上挖到的草药,有自家养的鸡鸭鱼鹅,也有从山上打的山货。
反正每到这个日子,镇上的集市都是人山人海的,热闹无比。
有的城里人也会对赶场感到好奇,甚至专门来体验一下赶场的热闹氛围。
在前几年的时候,因为各地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集市上都十分的冷清,但随着改革开放,各地的集市也是越来越火红。
趁着明天这个热闹日子,叶仁军刚好可以把自己录好的磁带拿去卖。
“哎呀!早晓得该多买点空磁带的!”
叶仁军有些懊悔的拍了拍大腿。
他刚刚回来没几天,还没有想起赶场这个事。
要是早知道明天是赶场的日子,他就该想办法多录点磁带拿去卖的。
“你早晓得也没法阿!”
林巧叹了一口气,看向桌上的收录机道:“就这一个收录机,你录的过来吗?”
一盒邓丽君的音乐磁带,有12首歌,两面加起来要录四十多分钟。
就算一刻不停的录十个小时,也才录的得到十五盒。
光是叶仁军昨天买回来的三十五盒磁带,都起码要录两天时间。
“等下次赶场的时候,提前多录点就是了。”
林巧随口又劝了一句后,便起身出屋去了。
锦屏镇这边每逢农历的“五”“十”都会来举办集市,这次要是没来得及的话,那就再等几天呗。
叶仁军听到林巧话也是逐渐的放心了下来。
“不对!”
但就他真正把心放肚子里时,却猛然想起一个东西。
就是他昨晚在床上心心念念的电风扇。
要是能早点买回来一个电风扇,那他就能早点和巧儿姐亲热。
而且现在每天都几乎热的不行,能买个电风扇回来的话,对家里其他人也好阿!
他第一次去县城的时候,还特意去百货商场看了看。
一台电风扇需要一百二十块钱。
如果他能想办法多弄点磁带出来,再趁着明天赶场的时候卖掉,那他就能早点买回来一台电风扇。
一想到这,叶仁军也是没心思继续写稿了。
连忙把稿子放到抽屉里,再来到屋外找到了林巧。
“巧儿姐,你把你那四十多块钱借我吧!”
林巧正坐在后屋的阳台边上,享受着河边吹来的冷风。
听到话后,不禁有些惊讶的问道:“干嘛?你去多买点空磁带回来录?但家里面只有一台收录机,根本来不及阿!”
“借!我想办法去借!”
俗话说,多条朋友多条路。
叶仁军那么多狐朋狗友,总能找出来那么一两条路来。
“行嘛,我去给你拿钱,磁带我也帮你录着,你再自个想办法借台收录机吧。”
凭着这段时日的相处,林巧也是放心的把钱拿出来交给了叶仁军。
而叶仁军拿到钱后,也是第一时间的跑出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