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昱(音同“玉”)城,胜国的皇城。
徽州被封印之后,初时,种族冲突经常发生。因为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日益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势力割据、宗教冲突等问题更加恶化,时而引发战争。统治这片大陆的王权经历了无数次分裂和更替之后,如今统一为一个国家——胜国。
李氏皇族统治胜国二百多年,现在的胜帝是李炎,他在位已经四十七年了,如今六十五岁。在徽州遗境历史上是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李炎仁德,在他统治之下的胜国虽然并没有消除种族和宗教矛盾,但是他逐渐废除了沿袭周天下的分封制,实行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将徽州各地划为郡县,由朝廷选拔官员统一管理。他广开教化,以大一统思想融合种族的文化,逐渐降低矛盾的激烈程度。通过一系列的变法措施,让胜国减少了战乱。这里资源充足,在政通人和的环境中,胜国登记在册的遗民已经达到了四千五百多万户。
六十为一个甲子,人族的寿元达到甲子已经算是高寿了。身体和精力渐渐衰弱,胜帝李炎年事已高,胜国又走到了新老交替的时期。最令人担忧的无疑是储君之争,各方势力都盯着那四个有机会继位的皇子,一时间暗潮涌动。
昱城皇宫金銮殿,李炎高坐于龙椅之上,文武百官齐聚议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各位爱卿就别拘着了。”中书令语气温和。
有官员跨前一步说道:“启奏陛下,今秋稻米和大豆收获在即,但五大云海范围内的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已经连续六日降雨不断,已经导致黄山、休宁、屯溪三地河流、湖泊水位严重上涨,逼近安全水线。臣请陛下降旨,请道宗派人前往云海调查、协助调息。”此人是户部侍郎邵义。
李炎一听事关秋收农务,这是大事,打起了精神。按理说已经连续降雨六日了,时间已经不短了,为何工部没有人汇报呢?治理水患是工部负责啊,他有些恼怒,点名问道:“宋爱卿,此等大事工部为何不报?情况是否真的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宋超是工部尚书,他不疾不徐的走出队列回答道:“陛下,您可能忘了,年前您就已经将工部交给大皇子掌管,此事大皇子早就已经请翠微寺的高僧前去查看过了。原因是黄山浮溪猴谷的短尾猴族群突然修筑了堤坝,阻止溪水流入钱塘江,引发了周围部族的一系列争斗,引动云海上空雷域躁动,近期才集中爆发此等恶劣的天气。这里是一份详细的奏报,本来是就要在今日朝会之后小班商议的。”
李炎一听,明白了。明面上户部参了工部,实际上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他如今年事已高,为了接班人的事情,这几年是煞费苦心,搞得是有些心力憔悴。有人说了,这简单啊,按照公序良俗,直接让长子继位不就行了。可实际上哪有那么简单啊,不说这徽州遗境中世家众多、宗门林立,他们各自站队。就算是百姓也是各种族群混居,文化差异巨大,众口难调。偏偏他这几个儿子之中,就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文治武功,各方面都高人一筹,可以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大皇子李钰,素有仁德之心,这一点很像自己,但是性格有些柔弱了;
二皇子李昂是他与玄武族魏帝之女所生,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带兵打仗是一员猛将,武可安邦镇国,可要是论到把朝政治理好,那他是没有那个脑子;
三皇子李炽是他与东夷凤族遗民的女子所生,背后没有贵族支持,只愿做个太平王爷就行,与世无争;
还有一个四皇子李旦,他与大皇子一奶同胞,都是皇后所生。李旦虽然年纪最小,但是最是心思深沉,是皇后所在的陵阳世家比较支持立为储君的人选,这倒是让李炎有些不太放心,放任让陵阳一家势大,那徽州指不定也会发生不少争斗。
为了平息氏族门阀和禅道宗门在这件事上的争吵,他以五年为期,让这四位皇子自己从六部中挑选一个去管理。五年期满,再由大臣们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评定,用事实来说话,这样大家应该就会服气了。
所以,上一年开始,大皇子就选了工部;二皇子选了兵部;三皇子选了礼部;四皇子则选了户部。这几个部门都符合他们的自己的心意,而且除了兵部之外,各自的支持势力都集中在那里了,相信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做事,以竞争促进发展,反而能够让这些部门的工作更有声色。
“父皇,儿臣已经请了翠微寺僧人在光明顶开坛讲法,诵经七日,调息雷域,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工部会加强监察,在重点区域设立昼夜值守,征辟总计大约六万名力丁加紧疏浚工程,保持河道畅通。”大皇子李钰忙向胜帝说明自己的办法,说完就退回去了。
怎么?这就完了?胜帝还等着往下听呢,一抬眼看李钰都退回去了,不免有些失望。发生这样的天灾并不稀奇,他这些年也曾遇到过几次。李钰的做法只是参照前几次工部记载办法,可以说中规中矩,不会犯错。但是,李钰谈到了自己熟悉的工部的时候还好;谈到了跟礼部有关的禅宗的事情,也算不错,只是不够全面。至于户部应该如何配合,是否需要其他人配合,他就只字未提了。李炎显然是不满意的,于是问道:“旦儿,你皇兄的处置你可满意啊?”
李旦察言观色,看出胜帝并没有认可李钰的安排,于是沉吟片刻回答道:“父皇,儿臣认为皇兄勤勉,对工部的应急处置也是周祥的。不过……儿臣监管户部,希望替农人问一问,如果雨势没有得到控制呢?一旦河水决堤,哪里当为首要的灾区?需要我们户部筹措多少钱粮赈灾?”
胜帝轻轻点头,这些问题关系到农人的利益和性命,是最应该提前做好应对的。他又问了问“炽儿,你认为翠微寺的僧人主持调息有没有把握?”
李炽不太想掺和到太子之位的争夺,凡事都喜欢往后躲。李钰和李旦的支持者势大,针锋相对,他怕自己被波及,不想被误伤。他实在是不想在这两兄弟面前表态,可现在父皇点了名了,他只好勉为其难的回答:“父皇,翠微寺僧人法力精深,应付雷域的躁动应是不必过虑的。以往父皇也曾请麻衣神僧出手,效果是立竿见影。”说完他抬头看了看胜帝,发现胜帝正一脸玩味的看着自己,心说坏了,老爹这是非逼着我得罪人啊,只好继续补充道:“不过,儿臣监管礼部,才多有了解,当前禅宗与道宗正在争夺黄山五年一次的洗灵权,互相都有一些不服,如果大哥这次只请了翠微寺,而不请九龙观的话,倒是容易让道宗借题发挥,抱怨朝廷没有一碗水端平了。”说完李炽又抬眼看了看龙椅上的胜帝,发现胜帝这回不看他了,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胜帝心里是有点苦的,你看这三个儿子,各自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把江山交给他们谁,自己都不放心。
“父皇,您还没有问儿臣呢!”这时候二皇子李昂也跃跃欲试想表现一下,毕竟五年之后要看成绩的,自己不争取机会,别人是不会主动为你说好话呀。不过李昂倒不是为了要争储,他纯粹就是为了出风头。
“昂儿,这里也有你的事儿?”胜帝倒是挺喜欢他这个心直口快的儿子。
“父皇,儿臣想说昱城周边禁军众多,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十军加起来人数差不多有九万多了。这些军士大多都是这些受灾郡县的子弟,儿臣斗胆请父皇恩准他们回乡救灾。等事情过去了再返回禁军。”李昂朗声说到。
禁军不得擅动,这是大忌,也就是所有人都知道李昂心思纯净,才敢提这样的建议,但凡是其他任何一个皇子提出来,都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胜帝还不置可否之时,一旁的中书省中书令韩琦先开口了。“启禀陛下,禁军战士其实与我朝的赋税一样,本质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军士只有统一指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件事不宜化整为零,倒不如让二皇子从中抽选出万人左右,不持军械、不披战甲,只配发给养和战马,协助防灾减灾。这样百姓也不担心会被袭扰。”
胜帝朝着韩琦飞去个白眼儿,那意思是,你个老狐狸,朕考究自己儿子,也跟着瞎掺和什么?这是不是弱者有人疼呢?一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丞相大人,怎么也对憨厚的二皇子这般照顾?
今日的朝会之上,四个儿子各自现在都是什么水平,李炎心里有点数了。老三和老四其实都是聪明孩子,江山交给他们任何一个人,李家的帝位都是不会旁落的,只不过一个是不想争,一个偏要要,两个人这样的态度李炎都不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