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孔老师创造环境,姚师爷带我们出来抽烟,询问了去见黄老板的事宜。
我本想验证一下牺牲一个墓换取另一个墓的猜测,不过我忍住了,没有领导喜欢下属比自己聪明,更何况我们这些盗墓贼呢。
屋外浓烈的狐狸骚气,让所有的烟都没有味道。
姚师爷道:“你们知道铭文最多的青铜器是什么吗?”
其实我知道,但看姚师爷一副要说教的模样,我只能摇头。
“是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3755个字,排在第二的是藏于台湾省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全鼎497个字,第三是大盂鼎,铭文291字,排在第四的是秦公簋,铭文104字,我数了一下,咱们挖出来的鼎,一共547个字,青铜门上面973个字,这两样东西,能排进青铜器字数的前三。”
姚师爷越是这么说,我越觉得青铜鼎卖亏了,被黄老板的歪理邪说教育的,我有点像个商人了。
单单按字数算钱,我们挖出来的鼎价格也超过了一千五百万,真不知道黄老板和姚师爷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关系,能让姚师爷半价卖鼎。
对于青铜鼎来说,黄老板也是个过客,真不知道便宜谁了。
我个人也是十分喜好青铜器,等我有钱了,我非得买点青铜器作为摆件。
姚师爷继续问:“知道青铜器为什么叫青铜吗?”
我心里暗笑一下,配合地点头,姚师爷哈哈一笑,说起了青铜。
青铜并不是因为铜锈是青色的而得名,古人开采的铜矿石因颜色是暗红色,所以叫做红铜。
而青铜是一种合金,就是将红铜、锡按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合金。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这里的“齐”读作ji,四声,是个通假字,通“剂”,意为剂量。
说人话就是,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翻译成现在的话——浇筑钟、鼎的青铜配方是六分之一锡和六分之五的红铜。
锡是软的,铜也是软的,古人相信两柔合刚,在红铜中加入锡能明显提升青铜的硬度。
不过物极必反,太硬也不都是好事,刚则易折,到了东周时期,工匠会在铜锡合金的基础上加入铅,用来降低青铜器的硬度。
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别的目的,比如青铜编钟,不同的硬度代表着不同音色,所以一架编钟的青铜合金比例是不同的,脆音需要高硬度,低音需要低硬度,还有颤音什么的,都得按比例去调整铜、铅、锡的比例。
所以,能造出编钟的古人,怎能只用牛逼二字去评价。
曾侯乙编钟出土修复后,还演奏过三次,第三次演奏是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网上有当时的视频。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短视频平台搜一下《1997天地人交响曲》,聆听一下来自两千年前的声音。
我问姚师爷关于孔老师的来历,姚师爷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故事从台湾省的镇馆之宝毛公鼎开始说起。
(故事有点长,和剧情没有太多关系,不喜欢的小伙伴可以跳过。)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
道光二十三年,毛公鼎被陕西岐山县董家村的村民董春生、董治官在村西地里挖出来。
此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有古董商人前来收鼎,董春生以白银三百两的价格将鼎卖给了古董商,但在古董商运鼎之际,董治官觉得卖亏了,所以就阻止古董商运鼎,想要拉走也行,得加钱。
古董商也是聪明,他贿赂当地知县,知县以私藏国宝的罪名抓捕董治官,董治官锒铛入狱,毛公鼎被古董商运走。
(想想有点可笑,董治官父母给他起名治官,没想到到头来被官给治了。)
多次辗转后,毛公鼎落在了两江总督端方的手里,端方死后,家道中落,家人将鼎抵押给天津俄国人开办的华俄道盛银行,当时有英国人想买,出价五万美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五万美元的购买力相当吓人。
不过瑞家人嫌价格低,不卖,恰好此时民族复兴,不少爱国人士出来呼吁国宝不外流,结果毛公鼎就落入了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手里,咱也不知道是收购的,还是没收的。
1937年,王八操的小鬼子侵华,叶恭绰逃亡香港,毛公鼎带不走,于是就藏在了家中,叶恭绰嘱咐侄子叶公超有朝一日将鼎献给国家。
王八操的小鬼子也听说了毛公鼎的存在,逼迫叶公超说出毛公鼎的下落,叶公超是个汉子,誓不承认,狗日的小日本就把叶公超关起来了。
叶恭绰为救侄子,制造了一只假鼎去糊弄鬼子,鬼子站起来都没个鼎高,也分辨不出来真假,于是释放了叶公超,叶公超密携毛公鼎逃往香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为了给孔老师创造环境,姚师爷带我们出来抽烟,询问了去见黄老板的事宜。
我本想验证一下牺牲一个墓换取另一个墓的猜测,不过我忍住了,没有领导喜欢下属比自己聪明,更何况我们这些盗墓贼呢。
屋外浓烈的狐狸骚气,让所有的烟都没有味道。
姚师爷道:“你们知道铭文最多的青铜器是什么吗?”
其实我知道,但看姚师爷一副要说教的模样,我只能摇头。
“是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3755个字,排在第二的是藏于台湾省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全鼎497个字,第三是大盂鼎,铭文291字,排在第四的是秦公簋,铭文104字,我数了一下,咱们挖出来的鼎,一共547个字,青铜门上面973个字,这两样东西,能排进青铜器字数的前三。”
姚师爷越是这么说,我越觉得青铜鼎卖亏了,被黄老板的歪理邪说教育的,我有点像个商人了。
单单按字数算钱,我们挖出来的鼎价格也超过了一千五百万,真不知道黄老板和姚师爷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关系,能让姚师爷半价卖鼎。
对于青铜鼎来说,黄老板也是个过客,真不知道便宜谁了。
我个人也是十分喜好青铜器,等我有钱了,我非得买点青铜器作为摆件。
姚师爷继续问:“知道青铜器为什么叫青铜吗?”
我心里暗笑一下,配合地点头,姚师爷哈哈一笑,说起了青铜。
青铜并不是因为铜锈是青色的而得名,古人开采的铜矿石因颜色是暗红色,所以叫做红铜。
而青铜是一种合金,就是将红铜、锡按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合金。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这里的“齐”读作ji,四声,是个通假字,通“剂”,意为剂量。
说人话就是,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翻译成现在的话——浇筑钟、鼎的青铜配方是六分之一锡和六分之五的红铜。
锡是软的,铜也是软的,古人相信两柔合刚,在红铜中加入锡能明显提升青铜的硬度。
不过物极必反,太硬也不都是好事,刚则易折,到了东周时期,工匠会在铜锡合金的基础上加入铅,用来降低青铜器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