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钵水中有许多生命,你喝了它,这不就是杀生吗?
用木柴烧火,木柴里也有许多寄生虫,不也是杀生吗?
如果这许多杀生都有罪过,那么人的存在就是罪孽深重。
但是这些都是人日常生活寻常之事,人们从来不会因为喝水,烧柴而感到罪孽。
为什么?
因为人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杀心,一点杀生的念头都没有。
佛教中的“杀生”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杀心,另一种是没有杀心,结果是不一样的。
喝水,烧柴之事,属于没有杀心,就好比野兽中弱肉强食,那是为了生存的本能,是没有杀心的杀生,是不会积累罪孽的杀生。
会积累罪孽的杀生是有杀心,而且是嗔恨的恶杀。
有人赶尽杀绝,用恨心杀生,这种有杀心的杀生会积累罪孽。
这些积累的罪孽会带来果报。
杀生之因果: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释空杀死江南三十六水贼,会积累罪孽吗?
在释空心中,是不会积累罪孽的,相反,杀死江南三十六水贼,还会积累善德。
这时候出现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不会积累罪孽,反而获得善德?
杀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刚才说了,有杀心的杀是杀生,而杀生还分为恶杀和善杀。
恶杀为不可杀,善杀为可杀。
什么是善杀?有的人为了救人救世,慈心而杀,是为善杀。
例如佛陀在因地修行时是一位商人,有一次出海经商,船上遇到一个坏人谋财害命,为了救船上的五百名商人,只好将恶人给杀了。
当释空在船上遇到江南三十六水贼时,他就想到了这个故事。
所以,他将水贼一一杀尽,杀贪、杀嗔、杀痴。怀着佛心而杀,是为善杀。
人间多恶,众生皆苦。
释空意怀佛心,执屠刀,以杀度众生。
入江湖红尘,以血证佛陀,这是释空的道。
僧衣雪白,不染泥尘。
释空从江南庙寺徐徐走过,心中感慨万千。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景色依旧,寺庙却已残败不堪。
这些寺庙曾经金碧,雕梁画栋,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人山人海。
可如今屋里到处是灰尘,到处是厚厚的蜘蛛网,徒留黯然失色的神像,在风雨中不断飘摇、摇摇欲坠。
人们失去了信仰,如坠人间炼狱,在江湖上苦苦求存。
释空闭上眼睛,感受着江南百姓眼前的景色。
他们眼前一片黑暗,看不见光芒,迷惘,无知,无力,堕落。
释空感同身受,对天发下宏愿。
此身练佛陀,度化众生苦。
他的余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重现陆上佛国,让这些在凡尘苦苦挣扎的人能够皈依佛门。
这趟江南之行,让释空更坚定了自己的佛心。
释空坐上回归中原的客船,眺望远处,看着北边,熙然微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