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熙荷一行回到家中,时隔半月未见的卫知循前来迎接母亲。大哥卫知循前段日子在杭州处理些家事,故一直未能得空回京,正好这次回家的日子碰上了陆家寿宴,故没能一回家便见到母亲,已经在温氏屋里等了许久。
卫知循比卫知遇略微高些,人也比卫知遇偏胖,整个人站在那里稳稳当当,儒雅从容,一看便知是个儒官的料。
先前,卫知遇也是一直走得发奋读书、沉醉经籍的路线,科考之路也一直走得顺畅,今年春闱,刚刚考中了贡士,转眼再过两个月,又要殿试了。
温氏对自己这大儿子向来上心,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托着他的手问前问后:“这些天在杭州的事可还顺利?生活都有人照顾?有没有忘记温书?”
卫知循声音浑厚,很让人安心:“一切都好,我自己住在杭州的府里,起居自有白先生照料,母亲不必担心。至于殿试的事情,孩儿心里有数,在杭州已将经籍又过了一遍。”
温氏拍了拍他的手背:“我听说,殿试可不只是死背典籍,还得考一个人的智谋才略,临场应变,这你可有所准备?”
卫知循答道:“我在杭州时就常与白先生共商政事,模仿殿试策问,回到帝都,也可与父亲讨论,请他指点,虽说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孩儿现在比起半个月前,已是长进不少了。”
温氏眼角有了些笑意,露出满意的神情,但转身对着卫知遇时,又是另一番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了:“知遇,你要是有你哥哥一半上进,我就心满意足了。”
卫知遇撇撇嘴,也没顶嘴,就算是默认自己读书不及大哥了。
其实说起来,卫知循虽然为人正派,行事稳重,但并不比卫知遇脑子好,只是这位大少爷向来考运奇佳,这一轮一轮的考试筛选下来,他的发挥每次比自己的实际能力高一截,勉勉强强进入下一轮,说简单点,就是低空飞过。
秋闱之时,他就是举人中的最后几名了,但跌跌撞撞进了春闱,竟又有惊无险地得了个贡士中的后几名,真让他闯进了殿试。上辈子的事实证明,他的好运气一直延续到了殿试上,原先以为只能被赐个同进士了,谁知竟被他撞上个二甲进士,全家为他这事高兴了许久,鞭炮都连放了好几日。
可惜后来楼家的事情一出,卫知循前面这些意想不到的好成绩,都没了半点用处。
熙荷这样想着,有些怜悯地看着自己这大哥,卫知循此刻还是意气风发,自认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便能大展宏图、致君尧舜,可他到底还是被命运捉弄了。
这个大哥是个好人,只是与卫知遇比起来,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比较少,彼此的相处也拘谨些,没有和卫知遇那般亲密无间。
但是,熙荷始终记得,上辈子,自己被程恪软禁,偷偷给家里人带信,被卫知循第一个知道,他因为几年前的打击,当时已经沦落成了一个混迹花间诸事不管的纨绔子弟,却在得知妹妹处境之后,二话不说冲进程恪家中,拎着程恪的衣领朝他脸上就是一拳。
尽管最后,他还是被仆人推搡着撵出了门,但那砸在程恪脸上的一拳,卫熙荷永世难忘。
这一世,若是有什么能够回报,她一定尽力而为。
第二天,卫知循在父亲书房看书,卫熙荷借口夫子让她找书,也进了书房。
卫知循听见声响,从书堆间抬起头来,朝妹妹笑了笑,眼眶周围一圈深紫显露无遗,一看便知,又是在书斋熬了一晚。
“哥哥准备殿试,也当注意身子才好,别撑坏了身子,就得不偿失了。”不忍告诉他现在做的都是无用功,只好稍微劝着些。
“无碍,过些日子便要殿试了,过了这一关,可就熬出头了。”卫知循有些讶异熙荷的关心,在他眼里,这个妹妹与自己总是不冷不热,鲜少主动与自己搭话,弄得他都不太习惯了。
虽然嘴上说着无碍,但卫知循还是听了熙荷的,放下了书,问熙荷有什么事。
熙荷把夫子让她来找书的事说了,接着看卫知循放下了书,显然想歇一会儿,也就大着胆子坐到了他身边。
“大哥,我心里有个疑问,一直想不出对策,我想着,身边现在也只有大哥哥是通文墨的,也有见识,不知道大哥哥能不能解我心中之疑。”
“这有何不可?”熙荷难得向他开口,他自然要好好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