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可儿外表柔弱,端庄大方,一般人恐怕觉得她是大家闺秀的性格。其实她从小受天机处训练,又以名妓身份藏身在青楼之上,一颗心早已坚硬似铁。平时一颦一笑半真半假,来自她的先天的天赋和后天所受的训练,与她自己的情绪毫不相干。
这次万幸得以摆脱神魂淹灭变成植物人的下场,这时见是有道、无福师徒两个不计前嫌救了她。她个性外热内冷,对自己的生死也没有很放在心上,所以并不很感激。但自己先动的手,最后反被人所制所救,仍感觉有些尴尬。于是让无福小和尚给有道捎了歉意,又郑重地向无福道了谢,当晚便告辞离开了。
白小石在寒山寺住了下来。他见无福小和尚稚气未脱但行事果断,而且性情纯良,对他本就多了一分喜爱。而小和尚本来就对他在山门可以出那么好用的主意很佩服。双方都有亲近之意,相处之下,很快就像兄弟一般,小石自从家中出逃之后第一次感受到平静的日子。本来他还担心行踪泄露,会有人来抓捕,但有道一再挽留他,并且和他保证无事,他才住了几天。奇怪的是,一直没人来找他,就像是他根本不存在一样。
几日后的一天早晨,有道大和尚把他叫到自己的禅房,让无福给他准备了一盏清茶,就挥挥手把小和尚赶走了。
“你是白华庭的第几子?”大和尚问道。
白小石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他第一天见到有道,就觉得有道认识他。“我行二。”
“这次你家出事,传言说因为你写了反诗,其实并非如此。”
小石心中一震,从家中出事开始,公开的罪名一直是白小石写了那首“自挟两青龙”的反诗。小石虽然听父亲说另有缘故,但也一直以为是父亲在安慰自己,这次听有道也这么说,触动了他的心思,不禁有些凄然。
大和尚缓缓说道:“你父亲白华庭曾经有两个结拜兄弟,他们三个一起干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后来兄弟三个成为了当今世上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角色。这件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那时候我和现在的无福差不多大。”
有道将往事娓娓道来,那往事由于隔着泛黄的岁月,说起来就像传说中的故事。
那时候白家世代为官,到白华庭父亲时,担任了京兆府少尹,一个从四品的不大不小的官。白华庭小时候聪慧过人,名声在外,被靖王亲自登门邀请在其府与王子一起读书。靖王各子中以第三子临淄郡王李逸性情最为跳脱,喜欢结交能人异士,向往江湖游侠的故事,而不喜欢规矩。白华庭那时也是有点叛逆的,也不太把他当王子看,一来二去,两个人竟成了极好的朋友。后来有一次白华庭拉着他和当科的状元郎伍子钰喝酒,几个人越喝越多,越喝越投机,最后在白华庭的要求下,三个人结义为兄弟。
伍子钰年龄最长,是大哥。临淄郡王李逸比白华庭大一岁,成了二哥。白华庭年龄最小,就是三弟。
从此三个人结伴同行,抵足而眠,感情愈发深厚。
靖王是当时帝国皇帝的第十四子,也是嫡三子,为人温和宽厚,重视亲情,对皇上和皇后很孝顺,和兄弟姐妹也都很友爱。由于对权力没有太大的欲望,不与众兄弟争宠,在兄弟姐妹中最有人缘。他的同胞兄长大皇子是当时的太子,帝国皇帝对他寄以厚望,太子也一直不负众望,聪颖好学,能文能武,为人诚恳。
太子曾在皇帝去巡视天下的时候,于长安城留守,将整个长安治理的井井有条,得到了皇帝的赞赏,而且上马开弓堪称神箭手。
但好景不长,在太子三十多岁的时候,长安发生了一场大疫,皇后、太子妃竟然都染了病,相继去世了。太子悲痛万分,终日恍惚,不小心摔下台阶,摔断了腿,成了个跛足之人,走路有失威仪,连马也骑不得了,从此性情变得乖张起来。有一次太子的老师只是批评他过于奢靡,他竟私下里扬言早晚要杀掉他。
这时,太子和靖王的同胞兄弟四皇子李适,他主持的军械所改良了惊神弩。惊神弩原来威力极大但比较笨重,是用来守城的,弓身长三十尺,射程达千步,需要十几士兵用绞盘张弦,射出的箭矢比投枪还长,可钉入城墙充当攻城时攀爬的梯子。李适改良后将惊神弩变小变轻,大概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大,所用箭矢也相应减短减轻,装在车上,可由马拉着奔袭。只用四个人就可以张弦,射程仍可超过八百步。
皇帝得此利器非常高兴,对李适大加赞赏,连着几日赏赐财物。此时太子本就变得多疑,而且性情的变化也失了人望,担心皇帝会废太子,就和一些东宫的辅臣密谋造反。事败后被皇帝贬为庶人,迁至青州。而皇帝觉得李适为人强悍果断,怕立他为太子后,废太子和靖王可能都活不下来,就立了靖王为太子,结果这个不想当皇帝的反而被立为储君。
待靖王继位后,改年号为永福,他立了长子为太子,将一向喜武临淄郡王李逸任命为大将军,镇守北疆。白华庭跟着李逸也去了军中,成为了一名将军。伍子钰留在朝中,任吏部员外郎。
李逸这大将军做得有滋有味,他虽然贵为皇子,但没有架子,与兵将同甘共苦,奖罚分明,颇有章法,部队的战斗力很快就成型了。他带兵三次打退北荒人南下,大小胜仗打了无数,在边疆闯出的好大的名声。北荒人后来再进攻时,都会绕出几百里,远离李逸的防区,号称“大将军在,北荒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这一去,李逸和白华庭就在边疆待了八年,那八年的时光风雪扑面,霜染双鬓,使当年的俊逸少年成为面带坚毅的一军统帅,也让青龙帝国内部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一年秋,皇上召李逸回京述职,李逸和白华庭奔赴长安。
八年后,有一晚草堂有人将一个密折送到宫里,御书房的烛火一夜未灭。第二天一早,皇上突然下旨将李逸召回长安述职。李逸带着几十人就连夜赶往长安,白华庭随同。
到长安后皇上让李逸进宫与皇后相聚,然后留其宿于宫中。当晚数道命令传出,鸿胪寺卿楚江流被下狱,并命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查办其通敌之罪。这一查整个长安官场哗然,而临淄王兼大将军李逸在宫中一无所知。
楚江流从官职来说只是从三品,但这个人的女儿却身份特殊。他大女儿楚韵诗从小就在靖王府读书,和李逸是青梅竹马。待得她笈笄之年,又以王妃的身份嫁给了李逸,还生下一对活泼可爱的龙凤胎,夫妻两感情极好。皇上将李逸软禁在宫中,并屏蔽内外消息,用心昭然若揭。
而且事情发展更为诡异的是,楚江流很快被定罪,被判以极刑,满门抄斩。连王妃楚韵诗也未能幸免,皇上直接命人送了她一壶毒酒,待李逸从宫中出来时,楚韵诗已经下葬了。
李逸在王妃墓旁坐了一夜,那一夜无数人在旁观后续的发展,暗地里不知道多少人在准备着什么。
李逸回来后直闯宫门,皇上并没有拦他,而是放他进去。两人在御书房谈了一夜,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而李逸第二天出宫后就直接回自己府上,闭门不出。皇上和他两父子就这么默契的把李逸留在京城,边疆大将军之职也未变更。
几个月后的冬天,那些草原人知道李逸已经不在边疆,再次大举入侵,一时间边境附近不少的村落被毁,连城寨也被占去了几个。不得已之下,皇上再次让李逸回到边境,重领大军。这一放李逸出长安不要紧,整个青龙帝国的局势发生了剧变。
李逸在与草原人的战斗中,再次干净利落的解决了战斗。边境的军队在他这些年的带领下,早已经用一场场胜利铸就了强大的信念,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只是他不在,整个部队就像少了军魂,各部分指挥也不协调,所以才连吃败仗,他一回来,没多久就扭转了局势。北荒的部落军再次退去了。
然后李逸就以清君侧的名义带军队向长安进发了,发兵檄文指向草堂堂主,其中一条罪状是,捏造罪状,诬陷重臣。
这一场仗足足打了四年。打仗的过程中,白华庭一直在军中和临淄王李逸在一起。而伍子钰一开始是同情李逸的,甚至在庭议的时候也针对楚江流案提出再次重查,被皇上严词拒绝了。但是最后,神州内处处烽火,民生凋敝,伍子钰渐渐变了想法,他只希望这场大战能早点结束,并多次写信劝李逸退兵。李逸既然已经做了,又怎么会停下来,最终两个结拜兄弟形同陌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最终,皇上忧心国事,积劳成疾,郁郁而终。太子为了国家和百姓,为了快速平息内战,出家为僧,并请众臣邀请李逸登基。
当李逸入主长安后,第一件事就是调了草堂当时的卷宗,在看过之后,整整三天没有出御书房。而且在李逸临朝听政之后,再也没有提过楚江流案。就像是这件事他已经忘记了。
伍子钰在他登基后挂印而去,远走江湖,再也未回长安。而白华庭很快就掌了相印,当年的三兄弟就这样走向了各自的人生。
有道大师将这一段往事讲得娓娓动听,细节历历在目,宛如亲历,这一讲就讲至正午。
白小石心中猜测,有道大师当时应该就在长安,也应该与他的父亲、当今皇上都是旧识,但并没有问。
临到最后,有道大师说道:“这次你们白家的事,和上次的楚江流案很类似,我只是有些不解,仁宗和当今圣上都为人仁厚,并非不明事理之人,而且你父与皇上本是结义兄弟,这么多年也君臣相得,将这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两个案子如此不合常理,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虽然目前为止白家只是全家入狱,并没有一人明确因此事而死,白小石还存了侥幸,也对皇上没有切齿之恨,但是他担心啊,父亲已入狱快月余了,什么消息也没有,他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有道讲的这段如烟往事之后,他隐隐有个想法在脑中盘旋,好像有一件事被自己忽略了,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