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温建军接到温宁的电话就让温倔头就赶着牛车和会计到龙城了。
牛车上还有一个半人高的超大木桶,里面装着二十多条鱼,还有一篮子的鸡蛋。
温建军抓了两条最大的给温红军,“这是草鱼和鲢鱼,咱们那段湖里的鱼肥肥胖胖,一般都五六斤,大点的有个十斤,这两条你们那去吃。”
温红军连忙拒绝,“不行不行,你们留着去棉纺厂换布。”
温建军把鱼拿到厨房,“怎么滴,我哪次上来不在你家吃饭,就兴我白吃白喝不兴我带点粮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温红军也不好再拒绝,“行,你们先去忙正事儿,正事儿忙完了来家里吃饭。”
会计拿着一篮子鸡蛋进来,“小宁在家吗?这是社员们给她的,说让她多补充营养。”
这一篮子鸡蛋是大队的社员自发筹集的,得知温宁又给大队找了个这么好的事儿,那些平时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八瓣儿花的老娘们一个个回家就去摸鸡屁股,一家送了两只鸡蛋到大队部说给温宁补充营养。
葛红英摆手,“不行不行,快拿回去,谁家都不容易,让大家留着换些针头线脑,再不济给家里小孩儿补充补充营养。”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葛红英哪能要人家这么多鸡蛋?
会计侧身躲过葛红英的手,和温建军一样把鸡蛋提到厨房放好。“红英妹子,这话你说了不算,社员们说了这是送给小宁的可不是送给你的,大家这是感谢小宁给呢。
总不能小宁一味儿地付出,我们一味儿地享受,没这个理。队里家家户户都养着下蛋的老母鸡呢,家里有鸡蛋。”
虽然现在天冷了,老母鸡隔三差五才下一次蛋,但是他们也不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
大队长可是说了,搞不好今年家家户户都能多出一套新衣服的布料呢。到时候紧着到了年纪的孩子,相看的时候有套新衣服多有面子啊。
葛红英也不再拒绝,嘴里直说,“这怎么好意思呢,咱们是坡头大队出来的,有好事儿当然先想着队里。
宁宁又特别心软善良,上次建军兄弟也就随口说了一句大队有个湖泊碍地方害得队里产粮少搞得后生们说亲都困难,她就把这事儿记在心里了。
这不,一听她朋友说想吃肉就想到了咱们大队的情况,于是想出用鱼换布料的法子。”
温建军和会计连忙跟着附和,夸温宁不仅有出息还不忘本,夸温红军和葛红英会养孩子。
这一通夸赞让葛红英和温红军通体舒服,为人父母的最高兴的莫过于别人对自家孩子的认可。听到别人夸自家孩子有出息,比吃了两块红烧肉还高兴。
葛红英看了一眼手表,“哎哟,你们别夸了,这点小事儿不值当这么夸,再夸下去宁宁的尾巴就要翘上天了。
时间也差不多了,你们先去棉纺厂办正事儿,正事儿办完了记得来家里吃个饭。”
说完,葛红英又压低了声音,“宁宁说棉纺厂的瑕疵布不少。”
温建军听了眼里闪过一道精光,“我知道了,红英嫂子谢谢你们。”
温红军让了人喝完了糖水才将人送出门,将手里的铁皮水壶和袋子递给温倔头。
“三叔,赶了一上午的路辛苦你了,喝点水,袋子里是一些煎饼,你们路上填肚子。”
怕他们把事情办完了就回去,温红军想了想道,“三叔,你们一会儿正事儿办完了别急着走,回来吃个饭,跟大家说件喜事儿。”
会计一边喝着水一边吃干粮感慨,“咱们队里也不是没人在城里当工人,但要说有情有义还得是红军一家。”
坡头大队也有几个人在公社和县里当工人,不过每次有人到公社和县里找他们都把脸拉得老长,好像人人都是去他们家打秋风一样。
虽然他们都是乡下人,但是乡下人也是有尊严的,拿着青菜去讨口水喝都要遭人白眼,次数一多大家就不喜欢去那几个人家里了,宁愿自己带个竹筒或者忍着。
温倔头赶着牛车,腰杆子都比平日直了不少,“那是自然,咱们温家就没有不仗义的。”
说完就想到温老头和温老婆子心一塞,嗯,这两个是温家的老鼠屎不算人。
温建军点头,“咱们把这个事儿谈妥了,应该能得不少布料,到时候拿点给小宁,姑娘家长大了总要多置办两身衣服。”
虽然温宁不缺这套新衣服,但是心意总归不能少。
按着温红军给的路线,几人很顺利地来到了棉纺织厂,跟保卫科的人说了句找采购科的科长。
保卫科的人也是人精,一看大木桶里活蹦乱跳的鱼就知道怎么回事儿,脸上的笑容不比温建军他们的少,还亲自把人送到了采购科办公室。
采购科李科长也就是郑明兰的二姨夫,因为郑明兰和温宁的关系,所以对温建军等人态度还不错。等看到大木桶里活蹦乱跳的草鱼、鲢鱼、鲤鱼和鳊鱼的时候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现在市面上的布料价格从0.285元/尺到0.465元/尺不等,当然还得要布票,一尺布要半尺布票,没有布票有钱也白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果然温建军接到温宁的电话就让温倔头就赶着牛车和会计到龙城了。
牛车上还有一个半人高的超大木桶,里面装着二十多条鱼,还有一篮子的鸡蛋。
温建军抓了两条最大的给温红军,“这是草鱼和鲢鱼,咱们那段湖里的鱼肥肥胖胖,一般都五六斤,大点的有个十斤,这两条你们那去吃。”
温红军连忙拒绝,“不行不行,你们留着去棉纺厂换布。”
温建军把鱼拿到厨房,“怎么滴,我哪次上来不在你家吃饭,就兴我白吃白喝不兴我带点粮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温红军也不好再拒绝,“行,你们先去忙正事儿,正事儿忙完了来家里吃饭。”
会计拿着一篮子鸡蛋进来,“小宁在家吗?这是社员们给她的,说让她多补充营养。”
这一篮子鸡蛋是大队的社员自发筹集的,得知温宁又给大队找了个这么好的事儿,那些平时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八瓣儿花的老娘们一个个回家就去摸鸡屁股,一家送了两只鸡蛋到大队部说给温宁补充营养。
葛红英摆手,“不行不行,快拿回去,谁家都不容易,让大家留着换些针头线脑,再不济给家里小孩儿补充补充营养。”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葛红英哪能要人家这么多鸡蛋?
会计侧身躲过葛红英的手,和温建军一样把鸡蛋提到厨房放好。“红英妹子,这话你说了不算,社员们说了这是送给小宁的可不是送给你的,大家这是感谢小宁给呢。
总不能小宁一味儿地付出,我们一味儿地享受,没这个理。队里家家户户都养着下蛋的老母鸡呢,家里有鸡蛋。”
虽然现在天冷了,老母鸡隔三差五才下一次蛋,但是他们也不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
大队长可是说了,搞不好今年家家户户都能多出一套新衣服的布料呢。到时候紧着到了年纪的孩子,相看的时候有套新衣服多有面子啊。
葛红英也不再拒绝,嘴里直说,“这怎么好意思呢,咱们是坡头大队出来的,有好事儿当然先想着队里。
宁宁又特别心软善良,上次建军兄弟也就随口说了一句大队有个湖泊碍地方害得队里产粮少搞得后生们说亲都困难,她就把这事儿记在心里了。
这不,一听她朋友说想吃肉就想到了咱们大队的情况,于是想出用鱼换布料的法子。”
温建军和会计连忙跟着附和,夸温宁不仅有出息还不忘本,夸温红军和葛红英会养孩子。
这一通夸赞让葛红英和温红军通体舒服,为人父母的最高兴的莫过于别人对自家孩子的认可。听到别人夸自家孩子有出息,比吃了两块红烧肉还高兴。
葛红英看了一眼手表,“哎哟,你们别夸了,这点小事儿不值当这么夸,再夸下去宁宁的尾巴就要翘上天了。